嘎玛仁波切: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的感冒”

抑郁,似乎成为了当下非常主流的一个词。很多时候,都会听说有人感觉自己好像抑郁了,或是将要抑郁了。其实,当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抑郁的状态时,往往说明,社会群体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且真的是不容小觑的严重。

人人都会有烦恼,可是当这种烦恼和忧愁的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和释放时,内心的负能量在不断的聚集过程中,就会发生一种量到质的变化。当今的社会,受抑郁症困惑的人不在少数。抑郁症几乎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中,最为流行的心理和精神类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三人患有抑郁症,其中因为忧郁症所带来的身体疾病,甚至到自我伤害、自我毁灭的例子比比皆是。

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的感冒”,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态,但内心有明显的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重型抑郁症则会有出现悲观厌世、绝望自责、幻觉妄想、食欲不振、甚至伴随有严重的自杀企图或是自杀行为等等。

其实,任何一种疾病,都会有它明显的或是较为隐形的前因后果。轮回中的任何个体都是一个个承载着自身因果和共同因果的相关联的因果产物。准确的说,都是能明显感知痛苦和烦恼的五蕴结合体,但是,当我们又不能清晰知道,自我只是一个受五蕴(色、受、想、行、识)短暂结合而假名安立的自我时。因为,各自受生的业力,我们带着未了的痛苦之果,和继续产生的痛苦之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于自我的肯定,和强烈的执着,内心又不够柔软和具有弹性度时,把执着的种种培养成为了更多可能产生痛苦的催化剂,但是因为内心没有控制力和缺乏智慧的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当执着的怀揣种种希望时,又被一次次的失望所打击时,执着的本能却没有改变,于是让心对于失望和痛苦的执着又拿着不放时,内心过于紧绷,精神过于紧张,把本身可能不算太大的痛苦过度的放大化,又无法掌握好执着的松弛有度的分寸感,那么,心就会出现严重的病态。

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如果说,我们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的会有抑郁的倾向时,或是正在经历抑郁的折磨时,除了正常的根据医嘱口服药品,配合适当的身体治疗外,还是需要尽多可能的听闻佛法的开示,并从佛法的智慧中,找到心生病因的原因,和解开心病的对治良方。痛苦来自于心的感受,那么心为何会感知痛苦?痛苦为什么会感知不尽呢?佛法会一一解开我们的心结。佛法,本身的教育会有一种正能量很足的影响力。这种力量会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内心,可以扫除我们心灵的昏暗,也能抚平我们内心的创伤。其实,抑郁本身,就是内心因为过度的执着、严重的缺乏安全感、又是无比脆弱,当历经挫折之后,又完全没有能力去调试和抚平我们内心的创伤,因而使得心变得诚惶诚恐的完全找不着方向,从而使得心念,乱闯乱碰,一次又一次的伤痕累累之后,完全无法归位,而成为“一条道走到黑”的局面。当内心受到创伤时,我们想要保护自我,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保护自我时,就成为了一种过分执着而伤害自己的恶性循环。

通过佛法来疗治内心的创伤,不管我们从中学到多少受用,但是最起码会渐渐的知道去给内心松绑,让心有了呼吸的可能,那么在最黑暗的死角处才会有被光亮照进来的可能。

心生抑郁,并不是心就被判了死刑。而是内心由于过度紧张、过度的执着、而让内心有了短暂“缺氧”的可能,只要,知道如何给紧张的内心适时松绑,在佛法的听闻中,给心找回迷失后的方向,并通过,持诵六字大明咒,莲花生大师心咒,及念诵《心经》、《金刚经》等经文,并多听能放松身心的佛乐,让心找到回归的路途,想必用不了很久,我们就能身心轻松的感受每一个岁月静好如初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癌症病人的劝诫

癌症病人的劝诫

我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原本是一个勤俭节约、懂事好学、尊老爱幼的好孩子。父母含辛茹苦地供我读书,后来我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大学,从此离开了家乡,开始了18年的城...

海涛法师:如果平时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

海涛法师:如果平时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在田里耕种。忽然,儿...

【小乘】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与大乘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与大乘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佛教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佛教解释)  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众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系列。即《长阿含经...

【痛苦】痛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痛苦?

【痛苦】痛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痛苦?

痛苦  痛苦,一种广泛的而复杂的人类感受,意指会让人经验性地感到不舒服、不快乐等负面情绪的任何事物,它通常与受伤,或会让你受到伤害的威胁连结在一起。肉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痛苦感受,通常被称为疼痛。人为什...

仁清法师: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仁清法师: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平常多说一些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痛苦,因果报应不虚,多说一些,念佛求生西方的好处...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二)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四无量”是个佛教术语,即四无量心,是指四种清净无为、广大利他的行为或心境。哪四种呢?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