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來了福气就沒有了,不生气的实验

古时有一个妇人,喜欢为一些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导。高僧听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上锁而去。

妇人气得跺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气我自己,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塬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叁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覆水难收就是为小事而怒生出来的气;菩萨畏因、凡人畏果,既然生气似覆水,那么,在气没生之前就不存在气又何来覆水之前因后果呢。

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

在职场工作中,「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对上司、属下、同仁、客户,或对各接洽商谈的单位都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这亦即所谓的『人际沟通』。

然而,在职场中,难免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也会遭遇挫折。这时,自我心情的调适,或自我不断的激励,就是所谓的『自我沟通』。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

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不能这么说。』或是『唉呀,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这样做不行啦。你怎么那么笨,跟你讲你都不听……』

一般来说,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否定』。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间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可是,有句话说:『强势的建议,是一种攻击』。有时,即使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良善的、是好意的,但如果讲话的口气太强势、太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则对方听起来,就会像是一种攻击一样,很不舒服。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慨嘆:「你知道吗?其实,我满赞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其实,我满同意你的见解,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

有时,我们会说:「我这个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门都是开的,大家随时都可以进来和我沟通啊。」可是,如果『我们的门是开的,心却是关的』,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在沟通时,必须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我尊严感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认同、被附和,而不喜欢被否定、被轻视。

所以,即使双方意见不同,但必须做到『异中求同、圆融沟通』,『有话照说,但口气要委婉许多』。

中国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这个字,是哪两个字的组合呢?是『手』和『戈』。『我』字,竟然就是「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刀剑、武器」。

所以每个人都常做「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但是,在沟通时,人除了防卫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善用「同理心」,也学习控制自己的『舌头』。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句漂亮的话;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是要想着说』,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后悔,因为说话是没有『橡皮擦』、没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话擦掉呀!

另外,职场沟通中,我们必须学习『情绪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为,『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在我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必须先静下来、勿衝动行事,也学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

有句话说:「生命的长度是上帝所给予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的确,我们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我们都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关係更圆融,也使生命过得更漂亮、更有意义,不是吗?

-转载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慈祥地笑:“你放心,你的腿不会残废的

观世音菩萨慈祥地笑:“你放心,你的腿不会残废的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八日晚上九点,我和同乡张孝祥兄在上海南京路与山西路口步行时,不意驶来一辆风驰电掣的美国军车,把我冲撞到费文元银楼门口。(由山西路口至费文元银楼门口...

净空法师:人生虽苦不堪言,但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净空法师:人生虽苦不堪言,但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人人所受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教什么?教五伦,让你了解人与人的关系;教道德,我们如何跟这些不同关系的人和睦相处,成就自他,幸福美满,这叫人生。人生有乐。...

无色界

无色界

无色界(佛教解释)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定,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无色界...

三皈依背后的深意,不看不会懂

三皈依背后的深意,不看不会懂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

白云禅师: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白云禅师: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非常难得,能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结个法缘;今天的题目--「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一般人,把思想作成定点式的说法,像思想有偏左、偏右或民主...

做个宽容实在智慧的人

做个宽容实在智慧的人

做个宽容实在智慧的人 海纳百川,靠的是宽容的心。 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隘。 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靠的是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 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