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啊!”高僧又离开了。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笑道:“你还知道值不值得,看来心中还有气根。”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

 

点我:

相关文章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有过放生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众生是有灵性的;当我们将乌龟、鱼、虾之类的生物放到水里时,他们往往会回过头来向我们点头致意,由此可以证明它们是有灵性的。放生的目的当然不...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民国某校书  某校书(妓女),不知她的姓氏。刚刚成年,忽然省悟洁身自好,皈依佛法,专心净土。去掉化妆,在上海虹口,租一间屋子,供奉母亲住。诚心念佛,早晚没有间断。平时喜欢请佛像,礼拜供养,一室...

湛如法师: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

湛如法师: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

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童行为中心 湛如 一、问题的提出 童行是中国佛教度僧特殊制度,这种由童行剃度为沙弥,再由沙弥受戒为僧尼,均需依照既定的...

方海权:这三个字,能产生很多功德

方海权:这三个字,能产生很多功德

  宽容心在俗法和出世法中,宽容心是非常伟大。原谅大众过失,容纳接受所有人,包容万类众生,这需要的是觉悟,内心的清净和慈悲。然很多人难以做到,当亲近善知识时,容忍...

传喜法师:了知生命的真相

传喜法师:了知生命的真相

了知生命的真相 刚才我在楼上看我们**法师供一个转经轮,好奇怪哦!这转经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半空中转,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是用电池原理,上面有几个蓝色的电...

嘎玛仁波切:知恩,念恩,感恩,报恩是菩提心的根

嘎玛仁波切:知恩,念恩,感恩,报恩是菩提心的根

一次次援手相助,不是因为谁欠谁还。而是一种无私的善良,不愿看见受困者的无助。可能帮抚与被帮抚者之间,会是一种双向的成全。有待时机成熟之日,曾经的受助者在将来的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