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生气发火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

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

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瞋心自然就会减少了。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例如你正在忙,孩子们又在你身旁吵闹,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但是,如果你能将念头一转,想到:“孩子们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为玩得很高兴,才吵吵闹闹!”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可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们一起玩,顺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这样说不定效率更高。

其实,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你应该要感谢他,因为对方用他负面的行为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你,让你能够戒瞋;而且你也要慈悲、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

但是,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瞋恨,想要在瞬间转变念头,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常劝人念 “阿弥陀佛”,因为当瞋恨心生起时,念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其他的佛号、咒语,就能把瞋恨的情绪转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萨圣号的清净心念上。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瞋恨心自然而然就会转为清净心了。

因此,下一次当你想要骂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就念一句 “阿弥陀佛” 或是 “观世音菩萨”;即使一时忍不住还是开口骂人,骂出来的那句话也是 “阿弥陀佛”。这样不但愤怒、瞋恨的情绪会渐渐地减少,而且还养成了经常念佛、念菩萨圣号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 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 是不是有瞋恨心? 瞋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 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 就像曾子所说的 “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瞋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居士仍是俗人,处世第一要务还是建设和乐家庭

佛教居士仍是俗人,处世第一要务还是建设和乐家庭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规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唯有...

嘎玛仁波切:随喜福德智慧比自己高的人,慈悲对待

嘎玛仁波切:随喜福德智慧比自己高的人,慈悲对待

我们学佛,发心要利益天下所有众生,不能因为有人过得比你好,条件比你强,你就嫉妒。难道他必须过得比你差,能力不足,你才去同情他、利益他、救度他吗?修持行菩提心,不是...

佛学智慧,如何供养三宝最殊胜

佛学智慧,如何供养三宝最殊胜

佛教所讲的佛宝,法宝,僧宝,称为三宝。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宇宙的真理,僧是奉行真理的人。我们念佛修行,首先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这是佛弟子应该做的,也是念佛修行...

南怀瑾: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

南怀瑾: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

南怀瑾 : 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程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

信愿法师:助念之重要性(一)

信愿法师:助念之重要性(一)

【助念开示范例】助念之重要性(一)学佛以念佛为要,念佛以求生西方为要;欲求生西,以平生业成为要;无缘平生闻法念佛者,则以临终净念为要;自利既得,则以利他为要;利他...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述出家难,出家后乐道更难,并有种种之问答,即阎浮车列出种种之问,舍利弗一一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