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01· 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呀!

佛法讲,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肠对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

这就是菩萨的精神:想别人。

如果你能够把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象成一次快乐的聚会,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会是轻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会是舒展的!

02· 用智慧创造洒脱人生

什么是智慧?学会吃亏就是最大的智慧。

过去人常讲“吃亏是福”,但我今天告诉大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更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会洒脱起来,才不会斤斤计较。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为什么要提到这首歌?因为刚才讲了“吃亏是智慧”,不要吃不得亏;还有“无言之教”,不要擅自好争,不要老是事事冲前。

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退后一步,自然宽。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03· 在追求中实现超越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是追求与超越。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要与不要之间,善巧地把握。

佛教主张,在追求的当中、在拥有的当下,能够从中超越出来,而不被它束缚。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但还是不快乐呢?因为他们被品位束缚了,被艺术束缚了,只有追求,而没有超越。

因此,要想生活有质量、生活快乐,在追求的同时,一定要有超越的心态。

所以,“有”好不好?也好也不好,看你怎么拥有,有没有超越的心态。“没有”好不好?同样的道理。“有”与“没有”都要超越。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

印光大师: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

【原文】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

大安法师: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师: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问:请问师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答:在这样的末法,叫做欲望横流、红尘滚滚、欲海狂澜的时候,这条戒就是“不邪淫戒”,一定要把它持好。咬定牙关要持好,这不能开玩笑。你...

释迦牟尼佛传(109)

释迦牟尼佛传(109)

  1、担粪的尼提出家  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在舍卫城行化,当佛陀走到城郊的时候,迎面有一个给人受雇担粪的尼提走来,尼提远远的一见佛陀,非常恐慌,他的心内很崇拜佛陀,但他自卑得不敢见佛陀。他觉得伟大...

有钱人“财布施”难道真的比念经强百倍吗?

有钱人“财布施”难道真的比念经强百倍吗?

现在社会上有种论调,说,你可以先挣一笔钱,然后再捐出去,这样得到的功德岂不强过呆在寺院里念经念佛的和尚千百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我们念经念佛布施也好,目的不...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结鬼缘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结鬼缘

  金山活佛欢喜结鬼缘(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不单单欢喜结人缘,结一切众生缘,他还欢喜结鬼缘,布施饿鬼,他常常要他的弟子们捐钱,买些黄表纸印的「往生钱」来烧给鬼,有一天,我笑问他:「未必鬼道的众...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