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应当依智慧住,依佛性住
应当依智慧住,依佛性住 我们人的业力就是只看到我们自己,只知道自己的存在,而忽略了外显的山河大地、有情无情和我们是同体的。我们执着于自身的生命现象,忽略了一切都是因缘生、 显而无自性的,所以我们佛教说要依智慧而住,依智慧住也就是依佛性住。 如果长白山的火山喷发,这里 一下子就会变为灰烬了,所以 说“国土危脆,生命无常”。如果真 的是这样,我们又依此而住,那我 们赖以生存的执着点正是痛苦处, 皆不得安住。生命真正的安住处, 是缘起性空的智慧,而这种空性的 智慧即有其功德,在空性功德里 面,“一切法皆空性中,当修周遍 大悲心”。 了知空性之后,就要运用我们的生命,把身口意变成功德。在娑婆世界修功德最快的方法就是修大 悲心,因为苦难的众生多,迷惑的众生多,让众生破迷开悟,让众生心灵有依靠,救苦救难,这是在娑 婆世界最殊胜的修法。 在娑婆世界将我们的身心每天 净化。我们每天做早课念“将此身 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一 个是报佛恩,第二个是真正听佛 话,破除我执。在世间是磨心性 的,把心性磨好了,修行就可以进 步了。但世间的人不知道这一点, 把这个轮回当真的,其实是很苦 的。 森林里面有无量无尽的众生, 它们如果依著森林住,也是不究竟 的、不了义的,它们也必须要皈依 三宝,发大道心,依僧、依着法而 觉悟,“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就 像舍利佛尊者问佛陀:极乐世界众 生依什么而住?佛就问祂:他化自 在天的众生依什么住?四天王天的 众生依树木住,帝释天的众生依须 弥山顶住,夜摩天、兜率天都是依空而住,依空怎么住?虽然是依 空,实际上是依福德住,都是依著所修的福德而住的。但是佛教说, 在三灾八难当中,这些也都是不牢固的,所以我们要依智慧住。如果 依福德住,福德都是属于有漏的, 是不牢固的;我们要依无漏的,依 般若空性的智慧而住,破除一切烦恼痛苦,这就是所谓的极乐世界。 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明淳安徐氏。兄弟析产。伯一马。仲一牛。季寡妇。得一阿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可乘。牛可耕。老仆徒费吾菜羹。寄曰。主谓吾不若牛马耶。乃为画策营生。寡妇悉簪珥。得...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 原文念劬(qú)劳之深恩,必致吾亲于究竟安隐之宝所而后已。由是以至诚心,念佛圣号。兼以恪敦伦常,尽己天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功德,资益吾亲。必期生则业障消除...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从前阿育王在世时,因为信奉佛法而每日供养一千个罗汉饮食。后来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比丘跟随千人的僧团一起进宫。这个沙门坐下之后,上下打量宫殿,又一直盯着王后看。国王因此颇有... 我们要培福报呀,我们好多人都想要发财想要有福报。这福报怎么来的,也不是凭空来的,于是乎大家都想办法求财神,因为财神可以赐福嘛。但是实际上的话,这个福报不是财神赐予... 我们今天学佛了,学佛要存菩提心,要行菩萨道,我们怎样救护这些众生?没有救护的心,没有救护的行为,你不是真正学佛者。真正学佛者,一定有救护的心、救护的行为,这行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