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也是如此。为什么这些天上及世间的人能够常享福报呢?”佛陀说:“想要在今世、后世所到之处,皆能常享福报,应当舍除悭贪,以欢喜、平等、无所得之心广行布施,如此便能生生世世安享福报。”

  天子对佛陀说:“世尊所言极是!”接着又说:“世尊,我自知过去生中有一世曾为国王,名为悉鞞梨。当时,我于国内四周城门及城内各处要道广行布施,广修福报。事后,王后对我说:‘大王能够广行布施,可是我想修福却无能为力。’我告诉她:‘我在东门所作的布施功德,都归属于你。’王子也对我说:‘父王!您布施修福,母后亦如是,我无法像您一样行大布施,但希望能依您之力修得一些福报。’我说:‘那么,我在南城门所做的功德就让给你吧!’过了不久,大臣、将士及百姓们,也陆续来对我说同样的事情,于是我便将其他城西、城北及城内四处所作之功德皆各归属于他们,自己不留下任何功德。

  之后,替我实行布施的臣子也来求见,对我说:‘大王!您在国内各地布施的处所,都已让给王后、王子、大臣、将士及百姓们,您已没有可以布施修福的地方了!’我回答说:‘既然如此,你就去将边境各国应该进贡的岁收财物,带一半回来归于国库,另一半留在当地布施给民众。’臣子如是照办。”

  天子说:“长久以来,我始终如此布施修福,因此能够获得殊胜的福报,享受快乐如意的生活,无有穷尽。这些点点滴滴累积的福德、善果,都汇聚到功德海中,如同将恒河、耶蒲那、萨罗由、伊罗跋提及摩醯五大河汇集成一条广大的河流,这条大河的河水超过百千万亿斗斛,无人能够测量。我所作的一切功德及所感召的福德果报,也汇集到大功德海中,如同此河一般深广无边,不可称量。”

  悉鞞梨天子说完后,欢喜顶礼佛陀而后离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六》

  省思

  布施为六波罗蜜之首,能去除悭贪的习气,广增福德。若以慈悲心、平等心广行布施,发心长远而不执着所修的福报,则此功德方为真正功德,所获善果将不可限量。世尊累劫以来,亦是如此广修布施,行六度万行,并能了达三轮体空的道理,修而无修,因此能成就无上佛果。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过去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

释迦牟尼佛过去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

  首度行自他交换的佛陀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时候,转生时曾经堕落到地狱。他在地狱里,和几个众生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叫做嘎马日巴的,狱卒把他们两个当做牛马一样奴役,要他们一...

著名哲学家皈依佛门的神奇经历遇到大迦叶并出家

著名哲学家皈依佛门的神奇经历遇到大迦叶并出家

  佛祖有四大弟子仍住世人间,英国博士见到其中之一的迦叶尊者!  那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伦敦学术研究会召开年会的第一天早上,许多从事研究科学、哲学、法学、神学的英国著名博士,纷纷来到研究中心,准备...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译文】  曾有一位老妇在树下卧息,一头熊想来抓搏她。这时老妇绕树逃避,熊随即在后面追逐,并且一手抱住树,另一手去捉老妇。老妇急了,赶忙缘树揿住那只伸过来的手,与原先抱着的那只一道都按捺在树上...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  “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  “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