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树德资亲

 感应篇广疏

  福建林承美。幼丧父。其母守节抚养。承美旦暮号泣。患莫能报。一禅师告云。孝子思亲。痛泣无益。当求所以报之之道。语云。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子欲报亲。惟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乃可报耳。承美省悟。誓戒杀放生。广脩善事。后享年九十有六。科第甲于闽中。

  〔按〕世有善用其孝者。有不善用其孝者。吾尽其诚。能使亲实受其惠。此善用其孝者也。吾尽其诚。不能使亲实受其惠。此不善用其孝者也。若云哭泣尽哀。即名为孝。纵使两目涌泪。若决江河。于亲何益。若云衰麻在身。即名为孝。任汝积麻成山。坐卧其内。于亲何益。夫衰麻哭泣。原人子必不容已之情。然欲使生我劬劳之父母。得沾实惠。则在彼而不在此矣。

  《白话解》

  树德资亲

  (摘自《感应篇广疏》)福建的林承美,幼年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守节不嫁,抚养几子。(后来母亲死了)承美日夜哭泣,深感母恩难以报答。一位禅师很受感动,就劝告他说:「孝子思亲,光是痛哭,亲人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应当想一个报答的好办法。名言道,作好事,亲人就会得益;作坏事,亲人就会受害。您想要报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能使亲人真正得益。」承美一听,醒悟过来,发誓戒杀放生,多做好事。后来享受高寿九十六岁,科第为闽中第一。

  按:世上有善于尽孝的人,有不善于尽孝的人。我尽自己的诚心,使亲人得到实际的利益,这就是善于尽孝的人。我尽到了自己的诚心,而亲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这就是不善于尽孝的人。

  如果说哭泣就是尽哀,就叫做孝,那么即使泪如泉涌,像决堤的江河一样,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呢?如果说身披衰麻,就叫做孝,那么任便你积麻成山,坐到里面去,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是人不得已才表达出来的常情。要想使生我养我、任劳任怨的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则要用另外一种办法,不在这种表面形式。

 

点我:

相关文章

玄奘法师西行缘起

玄奘法师西行缘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河南陈留(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人氏。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奘师年满二十,在成都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出家比丘。  奘师...

佛陀救拔老人病苦的故事

佛陀救拔老人病苦的故事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瞋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

教你看清自己的前世、今生!

教你看清自己的前世、今生!

  出自 《小乘单译经·第0737部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  ——刘宋叁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有一天,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

心若是道场无处不宁静

心若是道场无处不宁静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隋 两位沙弥  汶州(今四川茂县)有两位沙弥,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人,同一志向专心念佛。经过了五年,年长的一位沙弥先往生,到了极乐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跟佛说:‘有一个小沙弥,和我一起修行净土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