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劝人为善的智慧

劝人为善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
“劝人为善”。怎么劝?我在大学时候曾经听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个话是说到“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人们不会听你说什么,人们会看你做什么”。因为成人比较固执,你用讲的不见得讲得动,他要眼见为凭,不然你只用讲的,他说:你跟我也差不多,你也没资格讲我。所以大半都要用身劝,用立身行道去感化。所以在三国时候有一个名臣叫管宁,这管宁在他治理的地区他也管理得很好。当他在路上看到一些,比方说有牛到了人家的稻田里面给人家破坏、乱踩,被他看到了,他马上去把这一头牛牵过来,然后在树荫下等,等着这个牛的主人过来。那等牛的主人过来,一看到长官在这里,然后又看到自己的牛干了坏事,都会怎么样?相当惭愧。所以管宁有没有骂他一句?有没有?没有!但是相信这个主人会无地自容,这就是用德行感化。
那时候他的人民也因为常常去打水,因为只有那一口井就会发生争吵、发生争夺。结果管宁也没有去教训他们,自己去买了很多的桶子,然后很早就去打水,打好了都放在那里。结果这些人民本来要抢着去打水,一看长官都已经帮他们打好了,马上心生惭愧。所以这都是以身去劝告,唤醒他们的羞耻之心。所以劝别人也是高度的智慧。那这一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劝人为善”,当我们劝别人为善,他能够改变也会让他的家庭有很好的转变。所以当这样的朋友愈多,我们也会觉得很欢喜,我们也会觉得有尽了朋友的道义,也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但是劝人为善也要考虑到他的接受程度,所以“教人以善毋过高”,教人行善不可以一下子标準很高,那对方会觉得很难做到;“当使其可从”,让他比较自在的可以学习,可以去力行,当使其可从。你不要一下子标準很高,他一看这么遥远!你不要一下子跟他讲:你就是要做圣人。他马上吓得半死。你可以从当下他可以做的,去帮帮弟弟、帮帮妈妈,做一个好哥哥、做一个好孝子去落实。
刚好我们中心底下有一个很大的庭院,有一次我就发现有很多垃圾,我就下楼开始跟一个小朋友一起捡。结果因为楼下住了一些孩子,其中一个小女孩她就站在那里一直看我捡,假如我们是老师,说:小朋友,赶快把垃圾捡起来。她可能做的怎么样?不是很欢喜。所以我就捡、捡,然后就捡到她旁边一点点,我说:小朋友,可不可以帮老师一个忙,你那一个帮我捡起来一下。她就看看我,捡起来,然后捡第二个。然后,因为我们旁边还有一个小朋友,大家也捡得很努力,这个小女孩就很欢喜的跟我开始捡起来。结果捡到没有垃圾袋了,她还自己沖进去她家里又拿出来另外一个垃圾袋来装,所以她捡得不亦乐乎,从这个庭院捡到了马路上。我在那里想说:不知道要捡到啥时候,我待会儿还有事要办。她已经沖到房子里面拿出第三个垃圾袋。我看她要拿第四个,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捡到这里就好了,老师很谢谢你。所以只要你循循善诱,孩子一定会在付出当中得到喜悦,得到成就感。
那当然,别人有善,我们要适时的赞叹,适时的鼓励。所以我上了中心,马上刚好有朋友是新疆人,寄了一些新疆的葡萄干,我就叫我们中心这个小朋友说:来,拿这个葡萄干去谢谢这个小朋友,跟她一起吃。结果拿下去以后,这个小朋友又带着那一个小朋友上了我们中心,在那里玩。所以这也是结了一个很好的缘分。她到时候又到我们中心来读书,那就劝人为善,结了一个很好的法缘。所以我们劝别人也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慢慢指引他过来行善。这是劝人为善。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

六十六句话,过目增福,记住终生​受

六十六句话,过目增福,记住终生​受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4.你永远要宽...

宗舜法师:在家里供养佛菩萨的方法

宗舜法师:在家里供养佛菩萨的方法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的方法主持人:现在旅游这么发达,大家都不希望被骗,又不希望自己信仰受到贬值,或者说让别人瞧不起,或者说自己觉得很忌讳。如何去避免在外面,尤其是旅游的时候,被假僧人,或者说一些导游们所骗...

索达吉堪布:每天打坐两分钟,让你忘却烦恼,貌美

索达吉堪布:每天打坐两分钟,让你忘却烦恼,貌美

“打坐”不仅仅是佛家禅修时的一种坐法,目前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养生健身方法,甚至连国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打坐以后,人的心可以静下来,我们可以把这些负面、乱七八糟...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生命中的“嫉妒苦” 心律法师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田忌赛马”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谋士孙膑,相传就是因为庞涓嫉妒他的才学...

佛教故事: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教故事: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平日为人乐善好施,并虔诚信仰佛教,自己更发愿:每年腊八(十二月初八)当天,一定要诚心、竭尽所能布施财物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