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人在八万劫前念了一声“南无佛”,遇佛

在信因之中,最殊胜之因,莫过于《要解》所说:“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

散乱心中念佛,都会成了成佛的种子。例如经典中说,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观察,看出老人八万劫以来,未种善因,不准出家。老人大哭,佛听到后,叫舍利弗准他出家。因为老人在八万劫前是一樵夫,一次在山中打柴遇虎,逃避上树。虎过后,放心了,念了一声“南无佛”。此一老人在八万劫前,在惊乱中念了一声佛,八万劫后,凭此善因,遇佛出家,后证阿罗汉果。

又如《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由上可见,散乱之心,称佛名号,尚有这样殊胜功德,何况一心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焉有不能往生之理?信愿持名是往生的亲因,从此妙因必得往生的妙果。

正果老法师在起香日开示大众“ 期以证”,可见这个道场不是通常地随喜结缘,而是要在这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就决定往生。

曾有人问蕅益大师说:“人若在念佛七日念得一心不乱之后,又造恶业,仍能往生否?”

大师答得好,大师说:“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更无起惑造业之事。”

我现在做个比喻,例如烧开水,水烧开后,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饮用。纵然放凉了,也是凉开水,依然可以食用。反之,这一壶水,今天放在炉上,烧五分钟,拿下来放凉,明天又放在炉上烧五分钟。这样烧一百年,始终不能当开水用。

大家蒸饭,也是同样道理,要一口气成功,免成夹生饭。我们用功,也正是这个道理。现在的道场就是希望在这几天之内把水烧开,这就是期取证。经中所说的一日,是指甘四小时。所以在道场内要一心念佛,出道场回到家中仍应一心念佛。不要回家就看电视等,心就乱了。家务尽量安排好,可以在七日之内,下至只是一日,专心持念。

我们现在所念这本《阿弥陀经》是姚秦时代罗什大师所译,要求念到一心不乱,唐玄奘大师所译此经中则把这一心不乱译为“系念不乱”,两译合参便知罗什大师的“一心”才相当于玄奘大师的“系念”,就是说一心是指专心持念心不散乱。不是指事一心与理一心。

因事一心则消除了见思二惑,理一心则可破无明,都是甚深境界。现在合参两译,知道一心同于系念,所以我们真实发心,老实念佛,绵绵密密,精进不已,以此为因,必得往生极乐的妙果。至于现在达到一心不乱也是可能的。往生时品位就更高了。

《要解》说:“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不虚弃。是名信果。”

可见,信果就是要信从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深信极乐净土中“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由于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入念佛三昧而往生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亦复如是。例如此界最尊的普贤文殊两大菩萨,乃释尊的胁侍。

在《普贤行愿品》中,普贤发愿偈为: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再《文殊发愿经》,文殊发愿偈为: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以上两偈实质全同,五言偈即从七言偈精练而成。

又《文殊说般若经》说:“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诸佛。可见念佛功德难思。上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悉皆念佛求生极乐国土,诸上善人下至一切人民,皆因念佛而得往生。皆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又如自身之影,必随自身;空谷回音,必应于响。从因得果,果不离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往生之愿,决不虚发。能这样信,名为信果。(《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点我:

相关文章

财神七十二香谱图解,财神烧香图解

财神七十二香谱图解,财神烧香图解

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

如果你是真正的学佛人,请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如果你是真正的学佛人,请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

二位居士往生感得西方三圣放光接引

二位居士往生感得西方三圣放光接引

此文根据唐严英居士叙述整理时间:2006年8月地点:吉林省桦甸市我于1999年皈依三宝。2006年送孩子去长春上学,我把孩子安顿好后就到“百国兴隆寺”念佛。农历十...

卖性保健品最后得癌症!

卖性保健品最后得癌症!

我是一名人民警察,现在在派出所工作,我也是一个学佛人。昨天晚上出警的时候,同事们无意中说了一些令我在意的事情。甲:“听说有个朋友的妻子卖保健品挣了不少钱是吗?”乙...

大安法师:病人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助念上有何不同

大安法师:病人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助念上有何不同

问:请问师父,病人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在助念上有何区别?答:病重期间和命终之后助念有所不同。病重期间(没有断气之前)你要善于观察他,要跟他交流,要正面鼓励他,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