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创的吗,最​早出家

出家人,也称为僧人,指出离家庭潜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则指遁入空门潜心修佛之人。翻开字典,其中对“僧”字的解释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见,在一般世人的眼中,“僧”与“尼”相对,分别是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

僧,乃梵语音译“僧伽”的略称,意为大众、和合,在佛教指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即僧团。因而,佛弟子又称作僧人或僧侣。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称作“比丘”和“比丘尼”,此二者皆可称之为僧,僧并不专指男性出家人。

僧与佛和法一道组成了佛教三宝。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人间特指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指佛陀至善之言教、普度众生之教法;僧,指出家佛弟子组成的僧团。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佛陀在鹿野苑首先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讲四圣谛等法,佛法与僧团由此皆出现于世。佛、法、僧三宝至此具足,标志着佛教的正式创立。

作为出家佛弟子的僧人根据修行程度的深浅可分为凡夫僧和圣僧。提起圣僧,想必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将游戏人间扶危济困的济公就称为圣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僧人才能称为圣僧呢?

圣僧,顾名思义就是已登圣位的僧人。声闻乘共有四种果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只要证得须陀洹及以上果位,就已超凡入圣,可称为圣僧了。菩萨乘共分五十二个阶位,从低到高依次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要证得十地中的初地及以上阶位,即做到登地菩萨,出家的才可称为圣僧,在家的才能称作圣人。须陀洹果位和初地阶位以下的僧人称为凡夫僧。

下面,非凡就具体阐释一下声闻乘四种果位的含义。

一、须陀洹

须陀洹,为声闻乘初果,意为入流,即已入圣流,指凡夫僧经过精进修行断除了见惑,已然脱胎换骨、超凡入圣,不再堕入三恶道,但尚需在人天道中往返七次。

二、斯陀含

斯陀含,为声闻乘二果,意为一往来,指在初果断除见惑的基础上进一步断除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只需再来欲界受生一次。

三、阿那含

阿那含,为声闻乘三果,意为不来,指断除见惑和欲界九品思惑,不再来欲界受生。

四、阿罗汉

阿罗汉,为声闻乘四果,意为无学,指已断尽见思二惑,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因而有“应供”之意,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声闻乘为了证得现法涅槃、成就阿罗汉果位之目的,必须出家修行。因为在家修行障碍多,难以专心致志;出家修行不受俗事干扰,更为易于成就。

一提起出家人,人们大都会首先想到佛教。其实,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最早创立的。在佛陀成道之前,出家修行在天竺早已蔚然成风。佛陀就是舍弃王位而出家修道的,为佛弟子树立了榜样,使出家修行的制度在佛教中得到了确立与弘扬。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揭密人从死亡至投胎再生的详细过程

揭密人从死亡至投胎再生的详细过程

引言:在业风的席卷下,你(死亡后的受生中阴——中阴身)将到达未来的父母亲正在做爱的地方。看到他们,你的情绪立刻被拉住了;由于过去的业缘,你自发性地感到强烈的执著或...

【比丘尼】是哪类人的称呼?佛教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尼】是哪类人的称呼?佛教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尼(佛教解释)  比丘尼,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

佛门中的求财之道,福是缘基,缘是福种

佛门中的求财之道,福是缘基,缘是福种

有这样一个公案:从前有一个很穷苦的修行人,没有人供养他,一个人生活,吃饭有一顿没一顿,衣服破烂不堪,于是他决定自己闭关,修黄财神的法门修了很久,依然贫穷潦倒。但是...

万行大和尚:其实钱本身并没有善恶,你把它用在善

万行大和尚:其实钱本身并没有善恶,你把它用在善

今天晚上我主讲的话题是:寺院能不能经商?经商对不对?寺院做生意是不是就说明师父没有修行?是不是就说明师父道德败坏?我们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师父穿着破衣服,水电费都...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讳昀,清朝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约三十万余言,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

净空法师:你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

净空法师:你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

证得的秘诀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就证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放下就成佛;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的方丈室,听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