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创的吗,最​早出家

出家人,也称为僧人,指出离家庭潜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则指遁入空门潜心修佛之人。翻开字典,其中对“僧”字的解释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见,在一般世人的眼中,“僧”与“尼”相对,分别是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

僧,乃梵语音译“僧伽”的略称,意为大众、和合,在佛教指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即僧团。因而,佛弟子又称作僧人或僧侣。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称作“比丘”和“比丘尼”,此二者皆可称之为僧,僧并不专指男性出家人。

僧与佛和法一道组成了佛教三宝。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人间特指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指佛陀至善之言教、普度众生之教法;僧,指出家佛弟子组成的僧团。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佛陀在鹿野苑首先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讲四圣谛等法,佛法与僧团由此皆出现于世。佛、法、僧三宝至此具足,标志着佛教的正式创立。

作为出家佛弟子的僧人根据修行程度的深浅可分为凡夫僧和圣僧。提起圣僧,想必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将游戏人间扶危济困的济公就称为圣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僧人才能称为圣僧呢?

圣僧,顾名思义就是已登圣位的僧人。声闻乘共有四种果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只要证得须陀洹及以上果位,就已超凡入圣,可称为圣僧了。菩萨乘共分五十二个阶位,从低到高依次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要证得十地中的初地及以上阶位,即做到登地菩萨,出家的才可称为圣僧,在家的才能称作圣人。须陀洹果位和初地阶位以下的僧人称为凡夫僧。

下面,非凡就具体阐释一下声闻乘四种果位的含义。

一、须陀洹

须陀洹,为声闻乘初果,意为入流,即已入圣流,指凡夫僧经过精进修行断除了见惑,已然脱胎换骨、超凡入圣,不再堕入三恶道,但尚需在人天道中往返七次。

二、斯陀含

斯陀含,为声闻乘二果,意为一往来,指在初果断除见惑的基础上进一步断除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只需再来欲界受生一次。

三、阿那含

阿那含,为声闻乘三果,意为不来,指断除见惑和欲界九品思惑,不再来欲界受生。

四、阿罗汉

阿罗汉,为声闻乘四果,意为无学,指已断尽见思二惑,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因而有“应供”之意,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声闻乘为了证得现法涅槃、成就阿罗汉果位之目的,必须出家修行。因为在家修行障碍多,难以专心致志;出家修行不受俗事干扰,更为易于成就。

一提起出家人,人们大都会首先想到佛教。其实,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最早创立的。在佛陀成道之前,出家修行在天竺早已蔚然成风。佛陀就是舍弃王位而出家修道的,为佛弟子树立了榜样,使出家修行的制度在佛教中得到了确立与弘扬。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信愿法师:先夫两次托梦往生极乐

信愿法师:先夫两次托梦往生极乐

【念佛感应录】先夫两次托梦往生极乐先夫骤然离世,万幸值遇净土法门,蒙佛救度,连串不可思议的感应,引领我也踏上念佛成佛之康庄大道!我们一家三口住在澳门慕拉士大马路区...

净空法师:附体人说某某菩萨来了,是真的吗?

净空法师:附体人说某某菩萨来了,是真的吗?

净空法师:附体人说某某菩萨来了,是真的吗? 问:第三,附体人看病时,说某某菩萨来了,如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五殿阎罗等等,这些是真的吗? 净...

其它法师:佛教在当前文化环境下的困境

其它法师:佛教在当前文化环境下的困境

佛教在当前文化环境下的困境 普正法师 四川遂宁广德寺住持普正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经历过种种磨难,终于在世纪末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嘎玛仁波切:众生烦恼无边,佛陀教法无量

嘎玛仁波切:众生烦恼无边,佛陀教法无量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传法,传承至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佛陀以他大慈大悲的精神,以及慈悲智慧合一的修行方法,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离苦得乐,这是最伟大的神通...

婚姻福报损掉,要向双方祖先忏悔

婚姻福报损掉,要向双方祖先忏悔

现在大家对名词的解读不正确,就常常曲解了佛法。比如佛教讲修福修慧,福报是什么?福报不仅是钱财,还包括儿孙满堂,身体健康,智慧,婚姻幸福这都是福报。不要把福报等同于...

海涛法师:儿子往生了半个月...如何克制失去亲

海涛法师:儿子往生了半个月...如何克制失去亲

他说他儿子往生了半个月,往生以后他自己没有办法睡觉,大脑总是自己会动,无法入眠,所以头痛难受。 海涛法师开示:我想关于往生,我如果看对的话,这只是另外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