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创的吗,最​早出家

出家人,也称为僧人,指出离家庭潜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则指遁入空门潜心修佛之人。翻开字典,其中对“僧”字的解释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见,在一般世人的眼中,“僧”与“尼”相对,分别是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

僧,乃梵语音译“僧伽”的略称,意为大众、和合,在佛教指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即僧团。因而,佛弟子又称作僧人或僧侣。佛教的出家男女二众称作“比丘”和“比丘尼”,此二者皆可称之为僧,僧并不专指男性出家人。

僧与佛和法一道组成了佛教三宝。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人间特指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指佛陀至善之言教、普度众生之教法;僧,指出家佛弟子组成的僧团。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佛陀在鹿野苑首先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讲四圣谛等法,佛法与僧团由此皆出现于世。佛、法、僧三宝至此具足,标志着佛教的正式创立。

作为出家佛弟子的僧人根据修行程度的深浅可分为凡夫僧和圣僧。提起圣僧,想必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将游戏人间扶危济困的济公就称为圣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僧人才能称为圣僧呢?

圣僧,顾名思义就是已登圣位的僧人。声闻乘共有四种果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只要证得须陀洹及以上果位,就已超凡入圣,可称为圣僧了。菩萨乘共分五十二个阶位,从低到高依次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要证得十地中的初地及以上阶位,即做到登地菩萨,出家的才可称为圣僧,在家的才能称作圣人。须陀洹果位和初地阶位以下的僧人称为凡夫僧。

下面,非凡就具体阐释一下声闻乘四种果位的含义。

一、须陀洹

须陀洹,为声闻乘初果,意为入流,即已入圣流,指凡夫僧经过精进修行断除了见惑,已然脱胎换骨、超凡入圣,不再堕入三恶道,但尚需在人天道中往返七次。

二、斯陀含

斯陀含,为声闻乘二果,意为一往来,指在初果断除见惑的基础上进一步断除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只需再来欲界受生一次。

三、阿那含

阿那含,为声闻乘三果,意为不来,指断除见惑和欲界九品思惑,不再来欲界受生。

四、阿罗汉

阿罗汉,为声闻乘四果,意为无学,指已断尽见思二惑,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因而有“应供”之意,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声闻乘为了证得现法涅槃、成就阿罗汉果位之目的,必须出家修行。因为在家修行障碍多,难以专心致志;出家修行不受俗事干扰,更为易于成就。

一提起出家人,人们大都会首先想到佛教。其实,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最早创立的。在佛陀成道之前,出家修行在天竺早已蔚然成风。佛陀就是舍弃王位而出家修道的,为佛弟子树立了榜样,使出家修行的制度在佛教中得到了确立与弘扬。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是什么意思?  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

布施食物的五种利益

布施食物的五种利益

今年冬天来很早!会有很多鸟儿,因为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冻死,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因为在人类没有出现在地球之前,这个地球任何地方他们都可以去觅食,然而现在我们不...

【庄严】庄严的意思,佛教的庄严含义是什么?

【庄严】庄严的意思,佛教的庄严含义是什么?

庄严 (汉语词语)  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见《法苑珠林》卷十三“求婚”引《菩萨本行经》:“庄严自身,令极殊绝。”佛家的庄严,是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佛...

给孤独长者以十一两黄金,使浪荡儿子回头证入圣果

给孤独长者以十一两黄金,使浪荡儿子回头证入圣果

求财证果:给孤独长者以十一两黄金使浪荡儿子回头证入圣果《法句经》的故事:给孤独长者是佛陀最虔诚的俗家弟子之一,但他的儿子卡拉,从来没有想过应当见佛闻法,对出家僧众...

大安法师: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大安法师: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德之身,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这个道理是很深邃的。佛法他用一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你布施出去的东西还是...

雪漠:登上智慧山顶

雪漠:登上智慧山顶

登上智慧山顶 暖根增满时,顶法为其名。 初安四念住,三摩地明增。 什么是顶法? 《三藏法数》中说:“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