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出​家的高僧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三车和尚”,

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茅屋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老僧睁开眼,茫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眯眼想了想说:是某某年间在此结庐入定,是等红佛[释迦牟尼]来度他。玄奘大师掐指一算,已千年有余,便对他说:释迦佛已经涅磐了。老僧答:那就等白佛[弥勒菩萨]出世,我跟他去弘法。玄奘想了想说:弥勒佛出世还须四十六亿七千万年,恐你又错过时机。这样吧,不如你现在转世投胎,等我从天竺取经归来,我们一起弘法利生,造福于民,如何?老僧点头说:这样也好。当下便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师的归来。

十九年后,玄奘大师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五万里,从西域取经归来。他不忘前约,到皇帝那里去寻找转世的老僧。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他很惊讶,对玄奘说:我没有十九岁的皇太子啊!后来一查,老僧投胎投错了地方,投到了当朝大臣尉迟恭的家中。于是传诏下去,将那个青年宣来,令其随玄奘出家。其时老僧因投胎隔世之迷,前世的事情哪里还记得!他已经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坚决不同意出家。皇帝大怒:不出家就赐死!那青年没办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条件,必须随行三个马车:一车载金银元宝,一车载酒,一车载美女。玄奘大师心中有数,点头默许。

于是,一个热闹有趣的场面出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轰轰隆隆跟着三辆大马车,财宝醇酒加美女,好不招摇壮观!街上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车和尚”的“美名”一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笑谈!

当时车队行至设坛剃度的寺庙,一声洪亮的钟声传来,蓦然惊醒了老僧阿赖耶识中沉睡的记忆。他毕竟刻苦修炼多生多世,佛心未泯,晨钟暮鼓的灵性一触即发。他当即翻身落马,痛苦忏悔,从此虔心重皈佛门,发奋修行,成为玄奘大师的座下大弟子,法号窥基,后来终成一代高僧。

窥基大师因为根基深厚,修行刻苦,后来成就很高,证得菩萨果位。有一次,他到终南山拜访律宗著名高僧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为持戒甚严,功德很大,感动天人供养,每天中午都有天人天女下来送饭。但奇怪的是,窥基来得那天,一直等到下午,也没见天人下来。道宣很纳闷,只好和窥基两人饿肚子。

到了晚上,道宣律师整夜打坐,夜不倒褡。窥基大师却倒头便睡,并且睡相不佳,还打呼噜,鼾声如雷。第二天,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吉祥卧,你又打呼噜又翻身,又伸胳膊又撩腿,吵的一夜不清闲。 谁料窥基说:你不清闲?我才一夜没睡好!你腰里那个虱子,就咬你一口,你就想捏死它,后来想想不能杀生,你就把它扔到地上。手也太重了,跌断了它一条腿,所以它“哎哟,哎哟”叫了一夜,吵死我了!

道宣律师一听之下,瞠目结舌。心想:他在睡梦中把我的动作、思维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何等功力,何等境界!不禁大生惭愧,默然不语。等窥基大师一走,中午天人又来送饭。道宣问:为何昨天中午不来?害得我和客人饿肚子。天人大呼冤枉说:我昨天中午是来了,可是整个山顶祥云笼罩,金刚护法布满空中,一定有大菩萨在此,我们欲界天的小天人哪里进得来啊!道宣再次愕然,方知窥基大师的功德成就不同凡响。

经中有云:一人成佛七祖升天。 以种种方便善巧,度人出家修行。无量功德,善莫大焉。若没有太宗皇帝的不出家就处死的胁迫,一代高僧的结果就很难说会是怎样啦。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觉真法师: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觉真法师: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觉真 摘自: 《新财富》 一个人,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这是一种责任自觉。有了这个“自觉”,什么问题不能自我解决? 中国...

雪漠: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雪漠: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忘记“变化”的存在,总是不能发现,整个世界都像梦境一样变化多端。我们总以为这些多变的景致会是永恒,才会为得到而沾沾自喜,...

姻缘之事,终不可违

姻缘之事,终不可违

唐代人韦固家居杜陵地方,少年时代就成了孤儿。成年后就想尽早娶妻,所以就委托别人四处求婚,但都无功而返。元和二年,为了游历清河地方,便在宋城城南的旅店住宿。客人中有...

雪漠: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

雪漠: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

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  ——雪漠在“首届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发言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仁波切、各位老师和朋友,大家好:  在这个...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出家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出家

海贤和尚一九二〇年,海贤和尚二十岁,在位於河南、湖北交接处的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禪寺,从传戒老和尚出家。传戒老和尚為他剃度,赐法名曰海贤,字性诚。二十三岁时,赴湖北荣...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编辑:陈永革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