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宽容自己

有的人不能宽容别人,有的人却是不能宽容自己,总和自己过不去,一直活在责骂自己与悔恨当中。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能够后悔并提醒自己以后不犯是件好事,但是一直在后悔,不放过自己,那就是对自己太苛刻了。很多人选择自杀的方式,也是和自己过不去的一种表现。

悔恨在主观的思想上都是认为自己以前做了错事,而感到后悔并痛苦。但对于错误地认识却又有所不同:一种是认识到,以前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了他人而觉得心里难过,对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无法容忍,深深地感到后悔,并希望弥补,这是一种弃恶从善的表现,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有时候善与恶就是在一念之间,但对于自我规范强的人,恶念产生时会立即察觉与断除,不会让恶念增长。佛教的戒律就是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很容易被恶念控制并犯下错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悔过心,进一步进行自我忏悔,是入佛门的第一步,学佛的过程就是去染还净、不断去掉心里污浊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心变得澄清与明净。很多著名的祖师在进入佛门前曾经铸下大错,进入佛门后,深刻地悔恨以前的行为并一心一意地忏悔,一心一意地修行,最终才成为著名的大师,如密勒日巴尊者和奔公甲格西。

  第二种情况恰恰如此相反,自己以前做的可能是好事,为了他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是现在后悔了,这是源于自己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念全部颠倒了。是啊!现在世间有多少颠倒的观念啊!孩子变成家里的皇上,父母成为家里的仆人,数千年来的孝道美德荡然无存;学校里面,尊师重教的师道也愈去愈远,于是就后悔以前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的事。

坚定佛教的信仰,要相信佛法的道理,因果是丝毫不差的,不论经过多久的时间,哪怕多少次的沧海桑田都不能免除果报,除非有特别的情况:如果以前做了错事,现在真心悔悟了,通过忏悔力可以破坏受恶报的外缘,暂不受恶报。但是如果以前做了好事,现在后悔了,那么得到善的果报的种子也被自己连根拔起了。

  第三种情况就是,以前做的既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但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产生后悔。

对于第一种情况,悔恨已变成一种强大的策动力推动着自己向善和进步。二、三种情况下,悔恨有时表现出对自己强烈地谴责,不断地责骂自己,潜在地隐藏着一种心理的不平衡和对他人的怨恨。同时又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种心理是多么矛盾啊!因此不断地责备自己,在责备自己中又觉得是他人造成自己的这种痛苦,就有了对他人的怨恨。怨恨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一直很对,自己坚持善良、坚持正义,却不被他人认可,觉得是他人低俗和龌龊。实际上是自己有问题,根源是自己的贪心所致,也许贪某种利益,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或是名声、或是长久以来贪的惯性。

自己谴责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痛苦源于烦恼心,烦恼又是由恶念产生的,正是贪、嗔、痴这些恶念造成了烦恼。修持佛法的过程就是运用佛法的力量消除恶念,转化烦恼,净化心灵,达到随时随地地体验快乐。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历法中有大智慧——冬至蒙山法会开示

传喜法师:历法中有大智慧——冬至蒙山法会开示

思亲祭祖求解脱——冬至蒙山法会开示2013.12.22 历法中有大智慧 我们中国历法有两种:阳历,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365天,还余五时四十八分四十...

观世音菩萨故事:梵音洞中观圣像

观世音菩萨故事:梵音洞中观圣像

  佛教{观世音菩萨}故事 : 梵音洞中观圣像  凡来普陀洛迦朝山进香者大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是“干处祈求千处应”的菩萨。法华经上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就是说只要我...

嘎玛仁波切: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

嘎玛仁波切: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

我们要明白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自己成为自己的依怙,进而引领众生证得佛果。所以,我们要期许自己,下决心从最初就依此修行,直到证得菩提之前,永远不要...

《百业经》:(91)月亮比丘尼  愿力成熟听闻第一

《百业经》:(91)月亮比丘尼 愿力成熟听闻第一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他非常排斥佛法,常说:“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

净空法师:助念要如法,要是不如法这个麻烦就很大

净空法师:助念要如法,要是不如法这个麻烦就很大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这是《观无量寿经》上讲的。十恶五逆这种罪业,这经上讲的堕阿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