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儒家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就是你指责自己的过恶,你不要老是攻击别人的过恶。当孔子的弟子有人在指责谁谁什么不行的时候,孔子都是说:“我自己修心养性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去指责别人的过失啊。”佛教也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圣人都这么说,为什么不断说?其实我们众生一个很强的劣根性,就是眼睛看到别人的过失,口里喜欢说别人的过失。你让他去赞叹别人,他口很难开,让他去谈别人的缺点,那就口若悬河。这就是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什么坏事会传千里?因为大家都喜欢传坏事;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大家都不愿意说别人的好事,他说出了人性当中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把这样一个劣根性转化过来。所以儒佛圣人千言万语都是要我们自己去检讨自己的过失,时时反躬自省,没有闲暇去责备他人,吾日三省吾身。

那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有的是“无心”去犯的过失,这就是谈动机。儒佛圣人在动机和效果当中更重视动机,动机就是举心动念,那么一般不是有意造的过失,我们容易宽容他,原谅他,但是故意犯的过失就觉得不能原谅了,难以宽容,这是一般人的情况。

我们要学圣贤之道的人,有志要宽容他人,就偏偏要在对方有心造过的这个时候,也要宽容他,这叫“学而时习之”。这个“时习”指什么?就是要我们在狭隘的时候,一定要放大心量;在我们很难原谅的时候,一定要去原谅,这就是“时习之”。那有心造的恶都能够宽容,更何况无心造的恶呢!那么事到无可原谅的地步,你还能勉强自己能原谅他,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是这需要我们的什么?要心量!心量越大,他的福报越大啊,这叫“宰相肚里好撑船”。

----根据08年秦皇岛市第三届“正觉之音”佛学讲座开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录音整理

 

点我:

相关文章

仁清法师: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

仁清法师: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

后边还有一段,“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根,及现在善愿,并汝等助成之功效也”。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有瑞相出现,是你母亲过去的善根,现在的...

达真堪布: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

达真堪布: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

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第一,若是功德、福德、善根不回向,自己所做的功德、福德不能圆满,因为修行应该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

大安法师: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妙法

大安法师: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妙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此处,而神游地狱矣。急宜痛加修省,断恶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

【恭敬心】什么是恭敬心?如何培养恭敬心?

【恭敬心】什么是恭敬心?如何培养恭敬心?

恭敬心  恭敬心,指具有谦恭敬重的心态。恭敬心是体悟心性和一切物性最纯净、最快速和最简单的方法。当我们在修行路上继续前进时,整个过程就表现出奇妙的互相依存性:从自己来说,我们不断尝试生起恭敬心,所生起...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心经》,请大家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以大智...

明海法师:托钵生活的要义

明海法师:托钵生活的要义

托钵生活的要义 (2007年7月25日) 今天上午[生活禅夏令营]的活动是上街托钵。我在这里先就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内涵给大家介绍一下。释迦牟尼佛出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