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儒家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就是你指责自己的过恶,你不要老是攻击别人的过恶。当孔子的弟子有人在指责谁谁什么不行的时候,孔子都是说:“我自己修心养性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去指责别人的过失啊。”佛教也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圣人都这么说,为什么不断说?其实我们众生一个很强的劣根性,就是眼睛看到别人的过失,口里喜欢说别人的过失。你让他去赞叹别人,他口很难开,让他去谈别人的缺点,那就口若悬河。这就是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什么坏事会传千里?因为大家都喜欢传坏事;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大家都不愿意说别人的好事,他说出了人性当中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把这样一个劣根性转化过来。所以儒佛圣人千言万语都是要我们自己去检讨自己的过失,时时反躬自省,没有闲暇去责备他人,吾日三省吾身。

那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有的是“无心”去犯的过失,这就是谈动机。儒佛圣人在动机和效果当中更重视动机,动机就是举心动念,那么一般不是有意造的过失,我们容易宽容他,原谅他,但是故意犯的过失就觉得不能原谅了,难以宽容,这是一般人的情况。

我们要学圣贤之道的人,有志要宽容他人,就偏偏要在对方有心造过的这个时候,也要宽容他,这叫“学而时习之”。这个“时习”指什么?就是要我们在狭隘的时候,一定要放大心量;在我们很难原谅的时候,一定要去原谅,这就是“时习之”。那有心造的恶都能够宽容,更何况无心造的恶呢!那么事到无可原谅的地步,你还能勉强自己能原谅他,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是这需要我们的什么?要心量!心量越大,他的福报越大啊,这叫“宰相肚里好撑船”。

----根据08年秦皇岛市第三届“正觉之音”佛学讲座开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录音整理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对一切众生都要用感恩的心、尊重的心,

净空法师:对一切众生都要用感恩的心、尊重的心,

1 今天这个世间,灾难愈来愈频繁,愈来愈严重,学佛的人清楚明白,灾难是共业所感,如果我们不免,也不在乎,因为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好事!所以对于灾难,...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佛化鹦鹉,引人念佛  安息国人,不识佛法,住在边地,气质愚痴。当时有鹦鹉鸟,黄金色,青白花纹,能说人语。国人爱它身肥力强,问:“你吃什么东西?”鸟答:“我听唱阿弥...

【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子?

【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子?

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名,因其国只有快乐而无痛苦,故名。也称净土、乐邦。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佛土(世界)无穷无尽,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极乐世界...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清潘氏  潘氏,是娄县人,嫁给了孙某。生四个女儿,智求,智禅,福庵,德庵,都信奉佛,受了优婆夷戒,劝母亲发心。嘉庆二十三年,潘氏七十九岁了。这时西林寺传戒,四个女儿又劝母亲去受戒,但因为生病,...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修指导。剃度时,他专注于禅修的所缘境,由于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后来,提...

海涛法师:父母祖先没有得到福报、没有超度,子孙

海涛法师:父母祖先没有得到福报、没有超度,子孙

各位,老人家往生,你看他下一代就知道。像我阿嬷往生,我舅舅他们全家,就变得很健康、很幸福,就知道我阿嬷一定往生善处。如果老人往生,家里开始生病、倒楣,代表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