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古仁波切:临终中阴母子光明相会修持的开示

临终中阴母子光明相会修持的开示(创古仁波切)

说明:大恩根本上师丹贝旺旭仁波切生前的大圆满亲传的教授引导之中,临终“母子光明相会”的讲解是重中之重,上师仁波切反复的强调:“大圆满成就者,绝大多数在这个阶段成就,因此极为重要,千万不要轻视和错过!”当然这也是大圆满实修引导的关键核心,希望有缘于大圆满教法闻修的内地佛子关注。如果没有缘分和心力关注于此,则建议退而关注“颇瓦法”,尤其是凡夫具足三想颇瓦法的的闻思与修持!

阿明 2014.7.23

正文:

心识分解

当我们的身体在临终中阴的时候,身体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将会慢慢地融入。最后到了“风”之后,它就融入到我们的心识,接着心识就融入到“空”当中。这个“空”指的也就是慢慢融入到了“空性”。前面的阶段是属于身体上的分界,接着下来就进入心识的分界过程。

关于心识的分解,首先要了解我们身体的情况。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个中脉,在中脉上面的顶端,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白色明点;中脉的底端,有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红色明点。我们活着的时候,因为我们中脉里面的“命气”,也就是“持命”的“气”还存在着,所以我们中脉里的白明点和红明点不会掉下来,他们能够在它原来的位置。但是,临终四大分解的时候,中脉“持命”的“气”慢慢消失和失去力量,因此代表我们心识的中脉顶部父亲的白明点,它会慢慢地从中脉的顶部往下移动;同时,来自母亲的红明点也会从中脉的下端慢慢地往上升,这两个明点会在我们的心间会和。当父亲的白明点往下降的时候,临终者会经验到“一切看起来都是白色光亮的景象”;在红明点往上升的时候,临终者经验到的是“各种红色的光亮的景象”;接着在它们心间会聚的时候,临终者会经验到的是“黑色的景象”,这个是心识的分界和融入阶段的情景。同时,在白明点慢慢地下降的时候,我们嗔心的妄念也都消除了;红明点它慢慢上升到心间的时候,我们的贪念也都消除了;最后两个明点在心间结合的时候,我们的愚痴的妄念也净除了。在心识消解的过程,我们的贪、嗔、痴会全部消失。

止观

最后融入到心间的这个阶段就十分重要了!对于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他生前有做过一些禅修,例如,有过一点“止观”禅修的人,当明点融入到心间的时候,他的觉性会很强烈。此外,对于禅修密乘本尊很清楚的人来说,在这个阶段,他心中观想本尊时那种清明的状态也会非常强烈。所谓的“觉性强烈”是指的什么呢?它的意思就是指临终者会体验到“法性”——我们心中本具的实相法性会生起,叫做“母子光明的会和”。“母”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切融入到你心间之后,你本具的实相法性的本智,就如同母亲一样;你生前各种止观禅修或者本尊观修的那些体验,就好像孩子一样。所以,当法性实相显现的时候,他就能认识到:“哦,原来我修持体验到的就是这个本具的自性啊!”对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他能够认识出:“哦!原来这个就是我本具的心性,原来这个就是法性”但是对一个没有修持体验的人来说,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明点最后融入到心间,他也没什么感觉,对他来说就像好像一切都消失了。而且因为他生前没有“止”的禅修,所以法性实相展现的时间很短,也很不稳定。同时,如果一个没有“观”的修持体验的人,他的法性显现也不清晰,这是为什么生前的修持很重要的原因。

在教本当中也有提到,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修持经验的人来说,可能没有办法在此时抓住要点,认识到法性实相,这时候就可以修持“破瓦法”,或者说在刚才有提到的,这个时候也可以多去修持“六随念”,想本尊祈请,然后认识到空性和法性,这个很重要的。

——摘引自创古仁波切所著《寻找来世的居所》,由阿明录入并发布于“阿明藏博客”,题目为转发所加。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生命中该认真的事?

海涛法师:生命中该认真的事?

生命中该认真的事? 海涛法师:"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量],而是指生命的[质];我们净化了多少?慈悲了多少?觉性增长了多少?这才...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3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3

  清黄氏女  黄氏女,名峻,不清楚是哪里人。从小失了父母,随祖母长大,礼佛诵经。十四岁时,与陆某订婚,刚五天,就病了,并且加重,于是决意出家。要人扶她起来,向佛礼拜,忏悔宿业。女婿听说了来问候,...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文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以太师致仕。封潞国公。卒年九十二。(《纪事本末》)  文彦博 宋朝 介休(今山西省 介休县)人,字宽夫,仁宗时进士,...

善待走进你生命中的​人

善待走进你生命中的​人

人人都是一方神秘的磁场,吸引着类似气质的同伴。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侧面印证着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人抱怨"为何总遇不到靠谱的人?"的确,这个问题是该...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众生芸芸,如何尽收眼底

众生芸芸,如何尽收眼底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样的禅者。其中有一位叫王德胜的在家居士,他道心非常坚固,不仅对参禅打坐相当投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