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那些年被你误解的“随缘”

文/嘎玛仁波切

佛教里所说的“缘分”,是指很多因素聚合在一起后所呈现的结果。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概念上有点混淆。当做事遇到困难和挫折,自己又不想努力时,很多人就会说“随缘吧”,基本上把随缘当成一种消极的借口了。

其实,随便和随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随缘”,是将各种不同的力量组合到一起,这个和合的力量所产生的结果,也许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许落差很大,但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说,遇到事情不需要努力,只要把种子撒到土里就不再管它,要不要生根发芽也随便它,这不叫随缘,而是随便。

随缘,是找到最好的土壤,把优良的种子种下去,努力呵护它,给它足够的阳光、肥料和水分。一直到它果实累累时,也许就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但也可能开花后,还没来得及结果,突然发生霜冻,把花都冻死了,但你也一样坦然接受。也就是说,把该做的都做好了,享受一路努力的过程,不去强求结果,才叫随缘。

了解两者的差别后就知道,把“随缘”误解为凡事不用努力,因而把佛教看成比较消极的宗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造成这个误解,有的是因为不了解,但也有佛教自身的问题,不能说所有人对佛教都不了解。特别是在内地,因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帝过度宠信佛教,使得有人把寺庙当成避难所,遇到婚姻或事业不顺,立刻想去出家当和尚、当尼姑。

在藏地,如果因为家庭不顺或婚姻不和而想出家,寺庙不一定会准许。因为寺庙选择的僧人是未来的人天师,是以培养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来培养他们。而藏民也会把家里最聪明、品德最好的孩子,送到寺庙当修行者。(当代佛教网--佛教文化网)

 

点我:

相关文章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

印光大师:净土经意平时说和临终说(文白对照)

印光大师:净土经意平时说和临终说(文白对照)

原文印公老法师慈鉴.久仰泰斗.恨未亲承。弟子自出家以来.于净土法门.深生信愿.依而行之.盖已久矣。近阅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吕碧城女士.与王季同居士书.以四十八愿...

海涛法师:母牛的布施

海涛法师:母牛的布施

  有一次,佛陀请阿难到摩耶利家向他要一点新鲜的牛乳,那时摩耶利与他五百多名弟子正要进宫面见国王,一出门就遇见阿难。摩耶利问:  「阿难尊者这么早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阿难回答说:「佛陀身体...

 藏六如龟

藏六如龟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根机有利有钝,有的人一点即通,有的需要耐心琢磨,但是佛陀都能耐心观机逗教,给予启发。譬如有一位弟子,每天在水边树下打坐参禅,精进自励,然而十二年来不但未能开悟证道,心中甚至充满了...

蔡礼旭:财富的因在哪?

蔡礼旭:财富的因在哪?

问:财富的因在哪?真正的因在哪?答:财布施。对。你要种什么种子,往后它才会长成你的财富?财富的真因是财布施,要懂得多布施,我们的福田就会愈来愈宽,所以是财布施。缘...

蔡礼旭老师:称赞他人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称赞他人的智慧

称赞他人的智慧蔡礼旭老师任何一个言语行为,纵使是出自善心,也要谨慎考虑它往后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称赞别人也要看情况,你要确定他真正是个好人,才能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