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待别人应当慈悲,慈悲,随缘不攀缘,行善绝不求回报。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尽量的简化,愈简单愈好。为什么?心清净,不为这些事情操心,紧紧抓住阿弥陀佛。妄念很多怎么办?读经,专注读经,妄念自然就少了,时间久了妄念自然就没有了。我把我的功夫专注在读经上,为什么?不读经就打妄想,妄想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习气,这是毛病。这个毛病可严重了,是六道轮迴的根本。妄想止住了,你就有能力超越六道,妄想止不住难,这是我们真正用功夫的地方,不能不知道。把这个世间一切恩恩怨怨的全部放下,有恩于我们的人跟有怨仇于我们的人要平等看待。天天将修学功德迴向给他们,求叁宝加持,帮助他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我们有这个心愿就圆满,不要着急,不要看到:怎么还不回头?要把这个心放在我们心上就坏了,我们的功夫全部被破坏了。我们每天祈祷、每天祝福,回头不回头是他的事情,就别管了,自己赶紧回头比什么都重要。管别人不管自己,别人回不了头,自己也沦落下去,这叫真可惜!经上这段所讲的,我们每个人所见到的,感受不一样,这在现前亦如是。我们同样看一个陌生人,两个人感受不一样;同样一桩事情,几个人在围观,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不相同。念头清净的,他看没有一个人不清净,不清净的地方他看到是清净的;心地染污的,看到身心清净的人,他没有看到他的清净,他看到他的染污。所以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实在讲是境随心转。我们看到境界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心。你去走进一个朋友的家裡,你看看他家庭裡面,如果是乾净、整齐,这个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你看到家庭裡面很凌乱、不乾净,你就知道这一家人懒散懈怠、自私自利,有自己没有别人,都能看得出来。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叁一五集)

 

点我:

相关文章

这个世间,你要什么都可以,拿这个来换就行

这个世间,你要什么都可以,拿这个来换就行

福报能否看到?群内一师兄说:我每月也都在做功德,只是有时候也会想,舍一得万报 不知啥时能报,虽然想完就知道错了,马上忏悔,但有时还会冒出来!一师兄说对布施快失去信...

精进是我们远离众苦,快速改善命运、健康、事业、

精进是我们远离众苦,快速改善命运、健康、事业、

【精进是一切诸善之根本,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能令必生!】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

胡小林:改造命运有没有次第、有没有步骤?

胡小林:改造命运有没有次第、有没有步骤?

我的朋友经常问我,《了凡四训》讲的是什么?《了凡四训》四篇文章,讲得非常圆满。第一章「立命之学」,就告诉你命运怎么来的?命运怎么形成的?命运是怎么改造的?为什么要...

念佛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会越念越有感应!

念佛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会越念越有感应!

佛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这个世界有三种人,学习有成就的人,叫学者;思考有成就的,叫思想家、哲学家;真干出来的人,叫行者。佛就是行者,他从来都只讲真话。你可以怀疑其他人...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自序 一九七五年春,我在东京立正大学通过的博士论文,题为「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实则明末佛教的范围很广,那是宋以后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大有为的阶段,我的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