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待别人应当慈悲,慈悲,随缘不攀缘,行善绝不求回报。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尽量的简化,愈简单愈好。为什么?心清净,不为这些事情操心,紧紧抓住阿弥陀佛。妄念很多怎么办?读经,专注读经,妄念自然就少了,时间久了妄念自然就没有了。我把我的功夫专注在读经上,为什么?不读经就打妄想,妄想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习气,这是毛病。这个毛病可严重了,是六道轮迴的根本。妄想止住了,你就有能力超越六道,妄想止不住难,这是我们真正用功夫的地方,不能不知道。把这个世间一切恩恩怨怨的全部放下,有恩于我们的人跟有怨仇于我们的人要平等看待。天天将修学功德迴向给他们,求叁宝加持,帮助他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我们有这个心愿就圆满,不要着急,不要看到:怎么还不回头?要把这个心放在我们心上就坏了,我们的功夫全部被破坏了。我们每天祈祷、每天祝福,回头不回头是他的事情,就别管了,自己赶紧回头比什么都重要。管别人不管自己,别人回不了头,自己也沦落下去,这叫真可惜!经上这段所讲的,我们每个人所见到的,感受不一样,这在现前亦如是。我们同样看一个陌生人,两个人感受不一样;同样一桩事情,几个人在围观,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不相同。念头清净的,他看没有一个人不清净,不清净的地方他看到是清净的;心地染污的,看到身心清净的人,他没有看到他的清净,他看到他的染污。所以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实在讲是境随心转。我们看到境界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心。你去走进一个朋友的家裡,你看看他家庭裡面,如果是乾净、整齐,这个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你看到家庭裡面很凌乱、不乾净,你就知道这一家人懒散懈怠、自私自利,有自己没有别人,都能看得出来。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叁一五集)

 

点我:

相关文章

圣辉法师: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圣辉法师: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2006年9月2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赴贵阳弘福寺参加心照法师升座仪式,...

昌乐法师:若你把《金刚经》的​某一

昌乐法师:若你把《金刚经》的​某一

昌乐法师《练习空性》第50讲你的付出应该有一个很基本的原理,掌握一个秘诀,你的付出要直达人心,要让他敞开心扉,感受到你真正的善意。而我们很多人的付出,是因为我想改...

净空法师: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

净空法师: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

问: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其助念,请问能否往生?  答:不能往生。佛经有讲八难,八难不能往生,横死不能往生。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临命终...

信愿法师:两个恶性比丘往生净土的故事

信愿法师:两个恶性比丘往生净土的故事

【念佛感应录】两个恶性比丘往生净土的故事释惟恭,唐朝末年人,在湖北荆州法性寺出家。此人禀性恶劣,对上傲慢无礼,对下恃强凌弱,平日专喜结交各种各样造罪破戒之人。然而...

宣化上人:为什么供养三宝,又要念地藏菩萨的名号

宣化上人:为什么供养三宝,又要念地藏菩萨的名号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L 2.&...

《安士全书》: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

《安士全书》: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节选33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正法念处经》云:“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妻子及财物,一切不相随。唯有善恶业,常相与随行,如鸟行空中,影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