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的长短使心念专一,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达到涅盘的境界。

  比丘来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时,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声音;因为只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恐惧,於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於富贵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陪伴,又没有行人路过,只有鬼神的声音经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准备离开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於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回答:「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里修行,实在感到担忧恐惧!」

  这时,有一只野象王来到附近,倚靠着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能够远离其他大象,是多麽快乐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於是问比丘:「你知道这只象为什麽会来这里吗?」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诉比丘:「这只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只,因为家眷众多,事情繁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才离开象群,来到这里休息。大象心想:『能够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狱,是何等清凉欢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闲幽静的生活,何况你是出家人,舍弃了家庭,不就是为了求道度人,怎麽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造成损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容易契证道果!」於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并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领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并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人民。

 

点我:

相关文章

能战胜自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能战胜自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凡夫的心易动难制,执著迷恋,得不到时苦苦追求,得到之后又怕失去,烦恼由此而生。  圣道修行就是制御自己的心。  从前,波罗奈城有个名叫锄头贤人的人,用锄头耕种土地,出卖蔬菜瓜果,借以糊口。除了...

盘山宝积禅师悟道因缘

盘山宝积禅师悟道因缘

  盘山宝积禅师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  一般人开悟都离不开善知识的随机点拨。而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却颇为奇特,完全出乎意料。据《五灯会元》记载:  有一天...

释尊三笑事缘

释尊三笑事缘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样操劳、辛苦啊!」佛陀慈悲...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久远之前当善行如来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法相大商主。后当法相欲以珍宝修建佛塔时,历来对佛法心怀歹意之婆罗门就开始阻挠他完成心中设想。国王则派东投英雄前去谴责婆罗门,待佛塔竣工后,法相作为...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5、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5、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