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

  久远之前,无惧王如来出世时,于其教法下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婆罗门子,智慧超胜、严持五戒、修持佛法。

  有次他与五百人一同前往一非常恐怖之地,当地有五百强盗。强盗中有一人为婆罗门子熟人,趁夜晚天黑,这人找到婆罗门子说:“你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想办法逃跑就是,否则你们这些人均会被我们杀死。”婆罗门子则暗自思忖:我若告诉同伴,他们定会杀死这名强盗,众人便会因此而堕恶趣;我若保密,众强盗又会将我们五百人杀光,这些强盗又会因此而堕恶趣,这可如何是好?左右为难之际,婆罗门子又想到:宁可我堕恶趣,亦要把与我相熟之人杀死。他只欲让我逃脱,我若告诉众人,他必不答应,看来只有牺牲他一人了。想到这,婆罗门子便抽出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诛杀。

  五百人最后均安然脱险,大家快乐欣慰之余又不免对婆罗门子所行生起疑问:“你历来都是人中最善良、最优秀者,为何也会动手杀人?”他则心胸坦荡、毫不掩饰地说道:“我不惜造作大恶业,就是为众生利益、为帮助朋友同伴度过难关。我所杀者乃你们公敌,为此而堕地狱我也心甘情愿。”五百同伴感恩戴德道:“你为救助我等,自己甘愿承受三恶趣痛苦而杀人救众,你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该以何为谢?”婆罗门子郑重说道:“如欲报恩就请发菩提心。”结果这些人全部发下菩提心。

  五百强盗后来碰到他时也说:“你本善良,为何要杀我们中之一员?”婆罗门子趁机开晓道:“我其实早就知道你等踪迹,但我从未向任何人,包括国王汇报。以此缘故,你等性命方才得到保护。”众强盗听闻后也对他生出信心,并皆发菩提心。

  而婆罗门子则以发心清净之原因,迅速圆满了九十劫超越轮回所需之资粮,并逐渐证得菩提果位。

  又释迦牟尼佛有次住于竹林苑时,得知一比丘身得痈疮病,遍身脓血,谁都不喜与其接触,更不愿探望,此比丘只能住于佛殿外之墙角。释迦牟尼佛就以任何人不能认识之神变所成幻象来至他面前,此时承佛威神,帝释天也手捧福德变现宝瓶来到佛前。世尊即以百般福德之手伸向比丘,五指各放光芒,眷属、天人皆自然现前。在病比丘前世尊顶上宝髻放光赫奕,且光芒直触病者,自然解除他所受疼痛,清除身上脓血。比丘则口念皈依,身体还暂时无法顶礼如来。

  世尊右手持宝瓶向比丘头顶倾倒,左手又替他清洗疮口,结果所患顽疾最终全部治愈。比丘高兴万分,他恭敬顶礼如来道:“顶礼大慈大悲无上药师王,我身病既蒙世尊慈悲治愈,则更祈盼世尊能为我宣说治疗心病之法门。”

  世尊高兴地为其宣说佛法,并由衷说道:“你对我恩德很大,故而我才为你传法报恩。”此比丘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诸天人眷属在世尊前恭敬顶礼后说:“分明是如来治愈病人,为何如来却说是报答他恩德,此说为何?”

  世尊便向诸人叙说起过去因缘:“无量劫之前,有一行非法之恶王与五百大臣,恶王对众大臣宣说道:‘在我国土上,所有轻微触犯法律者均需受到严厉惩罚,必须将其全部财产没收以供我等共同享用。’

  五百大臣于是经常殴打富有之人,严厉惩罚他们并剥夺其财产,至于贫穷之人更是会被迫害致死,时时都有生命危险。当时有一居士稍微触犯法律,五百人便欲狠狠毒打他,没打多久,就有人说:‘听说这位居士心地善良,我等最好不要冒犯他,还是将其释放为好。’当时提建议者中有一人即是现在这位病比丘,那位居士即是我。无数劫前我为菩萨时即报答过他恩德,成佛后依然未忘他当初相救之恩。”

 

点我:

相关文章

他得知自己仅剩七天寿命,因怕死而精进修行,终得圣果

他得知自己仅剩七天寿命,因怕死而精进修行,终得圣果

  晋美彭措法王 传讲  索达吉堪布 译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一施主生下一个浑身黝黑的孩子,夫妇为之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黑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黑者如海莲般很快长大,学习并精通了世...

江慎修: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11.水族报恩顾伟东

江慎修: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11.水族报恩顾伟东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1.水族报恩顾伟东  顾伟东得五...

拈花微笑与达磨东来

拈花微笑与达磨东来

  一、禅的起源――拈花微笑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一切物质的本来面目,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远在西元前五世纪,因释迦牟尼佛的证道而发现。佛陀降生在印度,诞生时有种种瑞相,曾有仙人预言他长大后...

一心敬念佛号唤醒鸟儿

一心敬念佛号唤醒鸟儿

  一天下午,我驱车去云顶草原游玩,黄昏快回家时看见一群苗族小男孩手里的小竹笼里装了几只小鸟,于是上前把这些小鸟买下准备放生。因担心小鸟在笼中紧张过度,乱飞乱蹦已体力不支,加上天也快黑了,决...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

佛陀让阿难去河边舀水的故事

佛陀让阿难去河边舀水的故事

  原野苍茫,道路漫长,烈日炎炎,热风吹拂。为了弘扬宇宙人生的真谛,佛陀率领着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不停地游化。这些光头赤脚的出家人艰苦跋涉,默默行进着。他们神态安祥而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