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今天学佛,要不要学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

人之被境界所转,迷失了自性,心里面天天围绕著名利,围绕着五欲六尘,贪图享受,这就是人为什么迷了?就为这个迷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开悟,我们迷得太久了,开悟必须要有方法,佛家讲要有方便。方便是什么?舍弃名利,放下享受,释迦牟尼佛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做出这个样子来。什么意思?这个样子能开悟,这个样子能证果。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佛法怎么修、怎么学,你也开不了悟,你也证不了果。你所学习到的,今天的话说佛学常识,佛法的皮毛,学了一点是外表,境界转不过来,你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古人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个意思是说,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今天学佛,要不要学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没有必要;但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放下,形式上放下不重要,重要是实质,实质是心理上的放下;也就是心里决定没有名利,决定没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随缘度日,理得心安,这就对了。如果一定要执着,每天出去托钵,每天大树底下去打坐,这种方法在古代行,能度众生,一些众生看到你修苦行,对你很尊敬,很佩服你。现在不行了,现在如果说学佛一定要受这个生活,把人都吓跑了,没人敢来,谁敢学佛?所以哪一个时代,哪一种作法,我们要很清楚,这就是佛家讲的“随类现身,随缘说法”。

现在众生是什么根机?他已经贪图享受成了习惯。不要说别的,今天电没有、水没有了,他就苦不堪言。你叫他念佛,他心都不能安,没有水、没有电还念什么佛?佛不念了,教也不学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佛菩萨示现的真实义,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头,绝不贪图这个环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要在这个有里面,锻炼将来没有也很好、也很自在,你的功夫就成功了。有好,没有就不好,这不行!所以要从这个地方去锻炼,《华严》末后,五十三参讲历事炼心。所以真正修行人,不受环境的干扰,什么样的环境都自在,什么样的环境都没有贪恋,心如虚空。

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什么?尘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为什么心那么清净?他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本来无一物。所有这些现象是幻相,《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惠能大师入这个境界,所以他不被境界所转,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佛心,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平等觉从哪里修?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是依《无量寿经》来修清净平等觉的,这才显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学佛最重要的要体会佛的心,佛为我们说法的心,不仅是佛的言语,佛的一举一动,显示出他心地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他的言说、从他的举止,入他的境界,入清净平等觉的境界,我们的修学就成功,就得真实利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就是在你初发心到圆成佛果,要经过很长的劫数。在这个不断的分段生死的过程中,你受了菩萨戒,这个戒体永远是道种。 这道种还是摩诃衍的道种。摩诃衍的道种...

海涛法师《鬼道之苦》

海涛法师《鬼道之苦》

中国佛教向来习惯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天举办超度鬼道的法会,这三天又称为「转劫日」。 超度鬼道的缘起,依经典的记载可以追溯至阿难尊者。尊者有一次入定的时候,突然面前出现一个脸被烧焦的鬼,它...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世间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我的问题。凡事有你、有我,问题就显得复杂。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呢?我提出十句修行的口诀: 一、修人我不计较:一个不会与人斤斤计较的人,别人必然喜欢与他为伍;反之,凡事唯恐自己吃...

「信」字,德之端也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说的话就能相信,可见古人的淳朴,口说即可为凭。我们现在说假话的那么多,诚信尽失,别说口说无凭,就是白纸黑字,都可以转眼不认账,他都不知道说假话就意...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我所见闻的助念团队在宣说他们助念结果时,有的不说头顶热,有的都是强调身体柔软,顺便才提及顶热之事。我觉得不妥,应在宣说时以佛经为准,请开示。 大安法...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尘根识与六道众生的色身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尘根识与六道众生的色身

谈尘根识与六道众生的色身 药师山紫虚居士 摘要: 本文描述六尘的本质及六道众生色身的组成,对尘根识如何成「见」亦详加分析。文中对十二因缘中的「名色」与「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