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今天学佛,要不要学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

人之被境界所转,迷失了自性,心里面天天围绕著名利,围绕着五欲六尘,贪图享受,这就是人为什么迷了?就为这个迷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开悟,我们迷得太久了,开悟必须要有方法,佛家讲要有方便。方便是什么?舍弃名利,放下享受,释迦牟尼佛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做出这个样子来。什么意思?这个样子能开悟,这个样子能证果。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佛法怎么修、怎么学,你也开不了悟,你也证不了果。你所学习到的,今天的话说佛学常识,佛法的皮毛,学了一点是外表,境界转不过来,你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古人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个意思是说,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今天学佛,要不要学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没有必要;但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放下,形式上放下不重要,重要是实质,实质是心理上的放下;也就是心里决定没有名利,决定没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随缘度日,理得心安,这就对了。如果一定要执着,每天出去托钵,每天大树底下去打坐,这种方法在古代行,能度众生,一些众生看到你修苦行,对你很尊敬,很佩服你。现在不行了,现在如果说学佛一定要受这个生活,把人都吓跑了,没人敢来,谁敢学佛?所以哪一个时代,哪一种作法,我们要很清楚,这就是佛家讲的“随类现身,随缘说法”。

现在众生是什么根机?他已经贪图享受成了习惯。不要说别的,今天电没有、水没有了,他就苦不堪言。你叫他念佛,他心都不能安,没有水、没有电还念什么佛?佛不念了,教也不学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佛菩萨示现的真实义,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头,绝不贪图这个环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要在这个有里面,锻炼将来没有也很好、也很自在,你的功夫就成功了。有好,没有就不好,这不行!所以要从这个地方去锻炼,《华严》末后,五十三参讲历事炼心。所以真正修行人,不受环境的干扰,什么样的环境都自在,什么样的环境都没有贪恋,心如虚空。

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什么?尘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为什么心那么清净?他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本来无一物。所有这些现象是幻相,《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惠能大师入这个境界,所以他不被境界所转,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佛心,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平等觉从哪里修?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是依《无量寿经》来修清净平等觉的,这才显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学佛最重要的要体会佛的心,佛为我们说法的心,不仅是佛的言语,佛的一举一动,显示出他心地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他的言说、从他的举止,入他的境界,入清净平等觉的境界,我们的修学就成功,就得真实利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七)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七)

弥勒人间净土是众生善业福德的共业果报弥勒下生经将佛国净土安置在人间,重视人间净土建设,重视人的生存环境的改造,这是其有别于佛教其他净土的独特之处。下生经详尽地描绘...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10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10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70:右绕舍利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僧人不图名,高僧皈纯真。功德铸精髓,造化舍利子。右绕舍利持践行,令发...

海涛法师《持咒功德略说》

海涛法师《持咒功德略说》

1.密咒的真言念诵,主要在藉佛咒与十方诸佛如来本心达到感应得到加持。佛所传的佛咒,就是佛的真实语、真言、秘密之心,以咒来通应佛心,现起身心庄严。我念佛咒,我即是佛,佛我身语意交融不二,圆满一切佛性功德...

每个人的春秋大梦

每个人的春秋大梦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人但愿像小鸟一样,能够展翅高飞,翱翔天际;有的人希望驾着一叶扁舟,云游四海,过一过鲁宾逊飘流记的孤岛生活。 长大后,有的人想做一日皇帝,有的人祈愿百日生天,有的人希望一夜...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55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55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55:正法千岁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修道树善根,学佛先为人。待涅槃之后,益众生千岁。永无老死依大乘,令发...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决?社会上许多人除了意见不同,还各持己见,认为自己的意见才是真理,那又该如何寻求共识呢? 答:想想看,一个团体如果聘了一百位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生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