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农历十一月十七,恭逢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顶礼缅怀善导大师!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一生以净土为归宿,苦心研学净土经教,严格地以戒律威仪规范自身,从不毁犯纤毫。

善导大师毕生热衷于弘法兴教的事业,每见闻有坏寺废塔未曾兴复,即便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兴寺弘教,燃灯续明。而大师自身善于建寺造像的艺术,曾奉诏督造过洛阳龙门兴造的卢舍那大佛像,以及于佛像之南兴建的奉先寺。

善导大师(613-681),净土宗二祖,是唐代盛弘净土教的一代宗师。安徽泗州人(一说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俗姓朱,10岁时即跟从山东诸城县的明胜法师出家,归心向佛。初时学习三论宗的经典,间中常有读诵《法华》、《维摩》诸经。如是经历数年的静心修学后,佛学修养渐见提升。

然而,慧根深厚的善导大师并不自满,常自思维:佛教法门甚为广大,教藏经典其数无量,若不契机,功即徒使。应当择一法门,潜心修学方为上策。之后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偶入藏经楼中,于藏经前默祷祈愿佛力加被,指导所向。即于经中信手取得一卷,乃是《观无量寿经》,大为欣喜,自言:“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便即常依是经潜修十六观门,恒谛思维西方胜境。数载之后,观想功夫已臻深妙之境,常于定中备观极乐世界的楼阁、金台、宝池等境,如现目前,于是更加坚定了修学净土法门的信愿。

善导大师非常景仰东晋慧远大师的芳踪。曾往庐山瞻礼遗范,之后更周游各地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大德。唐贞观十五年(641)时大师29岁,闻说道绰大师在山西省境内广弘净土法门,开阐净土道场。即不远千里赶赴太原石壁山玄中寺,请教修学净土的要领。道绰大师见其诚意可嘉,便授之以《观无量寿经》的深奥义理,并令其亲观净土九品道场。大师此后更是精勤苦修,昼夜不断地礼拜读诵净土经典。

唐贞观十九年(645)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大师即转赴长安,在光明、慈恩等寺盛弘净土法门,激发四众同修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自修则“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则:“每逢人即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年如一日。言传与身教并举,以身作则,勉己励人,专弘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共入弥陀愿海,遂成当时著名的弘传净土法门的大师。

从史料记载来看,大师自知时至。“师谓人曰,吾将西归”,已明西意与去向;于示寂前,正在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催令速成就,问其缘故,答言:“吾将西归,可住两三夕而已”。由此可见大师修持净土法门的功夫,的确非同寻常,难以思议。而且往生之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香味,久久方才消失”。此正是决定往生的瑞迹。大师圆寂后,其弟子怀恽等,将大师的遗骸埋葬在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立灵塔名崇灵塔,并于塔旁建寺名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唐高宗以师念佛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世学人也因而称师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的一生,以净土为归宿,苦心研学净土经教,严格地以戒律威仪规范自身,从不毁犯纤毫。毕生热衷于弘法兴教的事业,每见闻有坏寺废塔未曾兴复,即便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兴寺弘教,燃灯续明。而大师自身更是善于建寺造像的艺术,曾奉诏督造过洛阳龙门兴造的卢舍那大佛,以及于佛像之南兴建的奉先寺。此外,大师也擅长书画。曾将信施供养的净资,书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及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普为流通,藉以广弘净土法门。日本茵田宗惠所著的《善导大师与舍身往生》一文中论述:在近代新疆吐峪沟高昌故址,发掘出诸多古代手写的佛教典籍中,就发现有大师所写的《阿弥陀经》残卷,卷末写有“愿生比丘善导愿写”的字样。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

善导大师是一位修持净土法门的大成就者。“遗文放光”的典故是,善导大师往生之后,经过不知多久时间,有一天少康大师到白马寺,在大殿里看到有经文放光,他好奇的去看这一部是什么经,一看原来是善导大师写的一篇往生的文章《西方化导文》,当下少康大师非常的感动,发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结果善导大师所写的这篇《西方化导文》又再度光明闪烁,而且有化佛菩萨出现,这个时候少康大师就立誓说:“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这一段记载在《善导大师全集》之〈善导大师略传〉中。

“形像神变”典故是说,少康大师立即到长安瞻仰善导大师的影堂,所谓“影堂”就是供奉善导大师法相的地方,然后大陈荐献,祈愿一见善导大师。立时善导大师的遗相就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摄心念佛 :

浊浪涛涛生死海~尘心恋恋几时回

莲花步步娑婆远~佛号声声归净土


惟愿法界众生~同登华藏玄门

惟愿吾土吾民~共入毗卢性海


四生九有~同归净土法门

八难三途~共入弥陀愿海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远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只有柔软心方可进入究竟第一义谛实相的道理。培养柔软心分两个角度进行∶...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遂一气壅死。家里的人束手无策,问...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生。花四十九年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根器,做了深浅不同的指导,于是,发展出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在这么多法门...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年六十四岁。六十以前,见佛将若浼焉,而远避之不暇。 六十岁见文钞而读之,率其家人吃素念佛,若将不及。今年屡寄巨款,祈为荐先忏罪,斋僧放生,请经雕...

关其祯居士:《观经》的两大宗旨――观佛三昧和念

关其祯居士:《观经》的两大宗旨――观佛三昧和念

《观经》的两大宗旨――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依教立宗的《观经四帖疏》 《观经》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经书。此经内容涉及释尊的教化,尤其是定善 (观行) 方面,很多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