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确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时空之内的无量无边的福慧,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统摄一切万法。

◎所以说“无”也说得相当好,但是,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不能作空无讲,它有,它能生能现,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能变。

◎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碰到事情,佛没有了,去想事情怎么办,怎么处理,佛没有了,你得不到佛的加持,还是靠你那点小聪明,小智慧去办事,往往事情办错了,自己也不晓得。

◎实实在在应当要念佛,念佛能化解一切灾难,是真的。

◎端正心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端中之端,第一殊胜。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而且会把地球带向更好的走向。

◎这一句佛号,是自性功德,念佛就是恢复自性。

◎印光大师:观音、弥陀,同是一事。

◎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是什么?就是教学,你不知道,讲给你听,做样子给你看,慢慢你就觉悟,所以,最大的恩德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没有比这更大。

◎不管是现相也好,不现相也好,总而言之,了不可得。

◎要觉悟自己是凡夫,觉悟自己错了,觉悟自己起心动念都在搞轮回,这是对自己觉悟。

◎一念的时间太短,在一念的时间你找不到生灭,你看到立刻就灭,所以佛法大乘教学常讲不生不灭。

◎尤其是净土宗的方法,把一切不明了的,统统换成阿弥陀佛,不仅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同时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

◎练什么?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花草树木也是阿弥陀佛,看山河大地也是阿弥陀佛,就是不起杂念,无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起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

◎他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他就在当下,缘熟的时侯,他就现前。

◎所有一切变化全是念头,所以要是入定,念头这个波动微缩了,这就是定,禅定的境界,定的愈深,自性里面般若智慧全现前了。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醒过来之后,什么都没有,何必执著?何必计较?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心就定了,心要是真定了,就能见佛。

◎我们知道,所有一切善念里头,最善的念头,这一个善念可以抵一般一万个善念,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个念头是什么?就是念阿弥陀佛。

◎这一生要具足十分诚敬,这一生就起作用,肯定帮助你,你意念的能量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改变我们居住的环境。

◎这边有人欢送,那边有人欢迎,这是两位导师。

◎要为别人,形式很重要,要重形式,要表演出来给人看,有规有矩,让别人尊敬欢喜。

◎深厚的善根自己可以培养,培养的方法,最上乘的,还是读经,听讲,念佛。

◎这句佛号确确实实有色声香味,真正念佛人,身有香气,临命终时,佛来接引。

◎灾难跟没有灾难,都不是真的,从心想生。

◎名号是善中之善,无与伦比的大善,执持名号,自他两利。我们自己问题没有了,我们居住的环境安全。我住在这个地方安全,他也不会受灾难,自他两利。

◎自己一念之外,别无他物。

◎耳是对外面的,它的境界是音声,我们一般人耳都是向外,会被外面境界影响,观音菩萨他用的是相反的,他闻自性,不向外面,就是不逐闻尘,闻尘就是音声,所以他回头来反闻自性,用这个方法他得到禅定,从禅定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路上行走,忽然遇到一只老虎追赶他。情急之下,看到路边有一口枯井,他就攀着路边的一根树藤,垂入井中。 正当惊魂甫定,庆幸之余,往下一看,发现井底有四条大...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说话的艺术》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说话的艺术》

一 1.仔细斟酌你的言辞,以免它们变成利剑。(英.卡莱尔) 2.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蒙 田) 3.反驳和奉承,两者都会造成不愉快的交谈。(德.歌德) 4.小理可以用文字说清楚,大理却只...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出生六月即患眼病,几乎失明。后虽病愈,但目力已严重受损。这对大师后来的弘...

宣化上人:人生如梦枉受苦

宣化上人:人生如梦枉受苦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把真的遗忘,却拿起假的,所以生生世世背觉合尘、醉生梦死。醉生,就是在生的时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样生,从何而来;梦死,就是在死的时候,好像作梦一般,不知怎样死,向何处去。人人皆在...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亲近三宝的在家男子。 (2)优婆夷:汉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即是信仰佛法,近事三宝的在家女子。 (3)沙弥:汉译为息慈(息恶行慈)、求寂(勤...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