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把所有的人都转成阿弥陀佛

通常我们讲妖魔鬼怪。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周边,就是我们周边常常接近的这些人物,你怎么知道?你们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四种缘,你想想看这四种缘什么性质?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尤其是亲情难断,头一个魔障是亲情,你不能自在,你不能得清净心,你常常有惦记,常常挂念着,把佛全部忘掉了。应该要挂念佛,要惦记佛,你怎么惦记你的家人,就完了,惦记家人搞六道轮回。搞什么?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搞这个。你对它非常亲热,对阿弥陀佛很生疏,那是外人,没放在心上,所以你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天天希望你到极乐世界去,你也有这个意思,可是你搞错了,你执着这个亲情。亲情就是第一个大魔,因为它与我们修往生净土做障碍,它来为难、来作对,它就是不让你去。总而言之要认识。

我们喜欢的人是魔,我们讨厌的人也是魔。讨厌的是什么?叫你生瞋恨心,瞋恨心就叫你堕地狱,你看他把你往地狱拉。你喜爱的人,生欢喜心,贪恋,他把你往饿鬼道拉。贪瞋痴是饿鬼、畜生、地狱。他不是把你往好的地方拉,他把你往坏的地方拉。所以这桩事情只有真正学佛的人,他才明了,他才有很高的警惕。这个念头起来,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起来,立刻就换成阿弥陀佛。古大德这两句话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是什么?一句佛号提起来,觉悟;一念贪恋恩怨那就是魔,不管什么人,总得要知道。所以我常常劝导同学,有一个好办法,把所有的人都把他转成阿弥陀佛,亲人是阿弥陀佛,冤家也是阿弥陀佛,见到都是阿弥陀佛,不生贪恋,不生瞋恚,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要用熟,要什么?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功夫就得力。功夫一得力,生死自在。现在这个世间因果报应好快!太明显,只要我们稍稍冷静一点观察,你就都看到了。心浮气躁的人看不到,心地稍微清净都看到,果报就在眼前,真的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二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二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并无一点难闻气味。 的确,后学曾听家师说,虚老即使在大热天也不洗澡,最多擦擦身,也不常换衣服,甚至绑腿布也是要几天换一次...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正的对象。因此,每一个人无论在待人处事、行住坐卧,或是起心动念之间,时时刻刻都需要反省、检讨,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改正,否则就是盲修瞎练、浪费光阴。曾...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一》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一》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曹永德和曹金慧芬居士夫妇一再的邀约,今天有缘和大家在这儿见面。我想利用三天的时间,和各位谈谈佛教与生活的问题。 佛教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不可以...

华严经主要内容讲什么?

华严经主要内容讲什么?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是大乘佛教的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