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二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这段经文是说明所劝请之境,先讲的是处所广大周遍,然后再举出所劝请之人。我们先来看处所,处所中有两重无尽,第一重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无尽,第二重是无尽的微尘中,每一个极微尘中,又有无尽的广大佛刹,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这里具有两种无碍,一个是极微尘中含有无量佛刹,这是一多无碍;极微小的微尘中含有广大的佛刹,这是大小无碍。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以性融相,一切相都是同一法性,既然一和多是同一法性,大和小是同一法性,那么一和多、大和小就可以互入。

这个大家不太好理解,我来给大家打一个比喻,就像帝释天宫殿的宝网,帝释天宫殿的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大家可以随着师父讲的,大家好好的细心思量一下。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每一个宝珠,都能映现出自他一切宝珠的影像出来。这一个宝珠,可以映现出其他的宝珠的影像,这一个珠子里面映现出这无量的宝珠,都在这一个宝珠的里面映现出来。而这里面映现的所有无量的宝珠的影像,又能映现出其他宝珠的影像。这样重重不尽,一个珠子容纳所有的珠子,所有的珠子容纳一切的珠子,而且这每一个珠子映现无量的宝珠。这个它里面会有镜像的,镜像里的宝珠,这个宝珠的影像里面,又有无量宝珠的影像,互融互摄,互相映现出来一切宝珠的影像。这样一和多,相即相入,重重映现,重重无尽,就是这样,大家体会一下。

所劝请之人有果人和因人,经文里讲,一切诸佛是果人,一切菩萨是因人。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一念,尚且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围绕,那何况尽未来际念念都有?可见所请之境广大无边。由所请之境广大无边,可以显出普贤行愿请转法轮的愿心,也是无有边际广大无边的,而且是广大长久。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劝请诸佛说法,这里说要有清净身口意业,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来劝请转妙法轮。内心恭敬殷勤是意业清净,作礼围绕长跪合掌是身业清净,口说偈颂、称扬赞叹是口业清净。能劝请之人,应以身口意三业清净,运用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释义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释义

前言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是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曾著普劝念佛文,劝导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才智庸愚,大家一起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人人都应念佛?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究竟有...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成器。汝际遇如是,但当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烦恼,认真念佛,求佛加被于彼,俾开知识,自可做好人矣。若自己生烦恼,则于彼无益,于汝之身,并教养侄...

印光大师极赞西方三圣

印光大师极赞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像赞 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纵闻佛法依教修行,自力劣弱难破无明。 猗欤世尊慈悲心切,四十八愿三根等摄。 普令众生信愿持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如磁吸针...

宣化上人:断欲得智慧

宣化上人:断欲得智慧

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我讲给你们听,从今天起,你们讲,我来听。为什么?教你们各人发掘自性智慧矿中的宝贝。把矿中的金、银、钻石、砗磲、玛瑙、玉石等,拿出来让大家欣赏,这样才公平。否则,你的宝藏中究竟有些什么...

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③

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③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世界成就品第四◎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