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二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这段经文是说明所劝请之境,先讲的是处所广大周遍,然后再举出所劝请之人。我们先来看处所,处所中有两重无尽,第一重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无尽,第二重是无尽的微尘中,每一个极微尘中,又有无尽的广大佛刹,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这里具有两种无碍,一个是极微尘中含有无量佛刹,这是一多无碍;极微小的微尘中含有广大的佛刹,这是大小无碍。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以性融相,一切相都是同一法性,既然一和多是同一法性,大和小是同一法性,那么一和多、大和小就可以互入。

这个大家不太好理解,我来给大家打一个比喻,就像帝释天宫殿的宝网,帝释天宫殿的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大家可以随着师父讲的,大家好好的细心思量一下。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每一个宝珠,都能映现出自他一切宝珠的影像出来。这一个宝珠,可以映现出其他的宝珠的影像,这一个珠子里面映现出这无量的宝珠,都在这一个宝珠的里面映现出来。而这里面映现的所有无量的宝珠的影像,又能映现出其他宝珠的影像。这样重重不尽,一个珠子容纳所有的珠子,所有的珠子容纳一切的珠子,而且这每一个珠子映现无量的宝珠。这个它里面会有镜像的,镜像里的宝珠,这个宝珠的影像里面,又有无量宝珠的影像,互融互摄,互相映现出来一切宝珠的影像。这样一和多,相即相入,重重映现,重重无尽,就是这样,大家体会一下。

所劝请之人有果人和因人,经文里讲,一切诸佛是果人,一切菩萨是因人。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一念,尚且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围绕,那何况尽未来际念念都有?可见所请之境广大无边。由所请之境广大无边,可以显出普贤行愿请转法轮的愿心,也是无有边际广大无边的,而且是广大长久。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劝请诸佛说法,这里说要有清净身口意业,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来劝请转妙法轮。内心恭敬殷勤是意业清净,作礼围绕长跪合掌是身业清净,口说偈颂、称扬赞叹是口业清净。能劝请之人,应以身口意三业清净,运用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不思出离生死,任善恶以升沉,随业力而受报。所以世间上的人,总是作善者少,造恶者多;富贵者少...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生舍离嫉妒障碍,看见人家有一点善事、有一点进步、对三宝有功德,都应当赞叹随喜。 若师长对某同学、师兄弟表扬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说:有些事我也会做...

药师山·紫虚居士:因果故事一则

药师山·紫虚居士:因果故事一则

因果故事一则 药师山紫虚居士 话说明朝初年在山东青岛附近有一个佛寺,寺庙依山而建,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整个环境使人有清幽的感觉。时间已是深夜,腊月的气温使人...

宣化上人:学习《华严经》的重要意义

宣化上人:学习《华严经》的重要意义

所有一切的万法都从法界流出来,即所谓「一能化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所谓「无量还归于一」,还归于法界。法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往大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大的...

念一佛就等于念十方佛

念一佛就等于念十方佛

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法身是一个法身。所以当我们念一佛的时候,就等于念到了十方诸佛,一佛具足一切佛,主伴圆融。 就好像我们在千江水里都能看到月影,而月亮并不是有很...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我们弘扬净土法门时只能是述而不作,要依据佛的圣言量加以诠释。离开圣言量去谈净土法门,一定会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