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目录 编注者序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信愿法师 编注

目  录

编注者序

前言

壹、明发愿人位

贰、显能发之心

叁、叹所发无上

肆、会诸译不同

伍、述本愿大纲

陆、列诸家异解

柒、明真假分齐

捌、示所被通别

玖、辨述成有无

拾、显正觉功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颂

第 一 愿、无三恶趣愿

第 二 愿、不更恶趣愿

第 三 愿、悉皆金色愿

第 四 愿、无有好丑愿

第 五 愿、宿命智通愿

第 六 愿、天眼智通愿

第 七 愿、天耳智通愿

第 八 愿、他心智通愿

第 九 愿、神足智通愿

第 十 愿、漏尽智通愿

第 十一 愿、必至灭度愿

第 十二 愿、光明无量愿

第 十三 愿、寿命无量愿

第 十四 愿、声闻无数愿

第 十五 愿、眷属长寿愿

第 十六 愿、无诸不善愿

第 十七 愿、诸佛称扬愿

第 十八 愿、念佛往生愿

第 十九 愿、修诸功德愿

第 二十 愿、系念定生愿

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

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第二十三愿、供养诸佛愿

第二十四愿、供具如意愿

第二十五愿、说一切智愿

第二十六愿、得那罗延身愿

第二十七愿、所须严净愿

第二十八愿、见道场树愿

第二十九愿、得辩才智愿

第 三十 愿、辩才无穷愿

第三十一愿、国土清净愿

第三十二愿、国土严饰愿

第三十三愿、触光柔软愿

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

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

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

第三十九愿、受乐无染愿

第 四十 愿、见诸佛土愿

第四十一愿、诸根具足愿

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

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

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

第四十六愿、随意闻法愿

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四十八愿之总结:三重誓偈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愿念佛 潇洒往生

二、玉桐居士 往生纪实

三、往生之前 极乐已现

四、本愿安心 绝症犹喜

五、病重无力 终舍杂行

六、本愿安心 判若两人

七、弃邪归正 一月往生

八、念佛老人 安详往生

九、悲杰居士 往生纪实

十、恶不能障 弥陀救度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编注者序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乃以魏译《无量寿经》为本,参阅诸译及古今注疏编注而成。言阿弥陀佛者,能发之佛也;言四十八愿者,所发之愿也;言精解者,精妙不粗,直取幽微之奥义;精纯不杂,废舍圣道之异解,偏依善导大师本愿他力学说而解也。

《无量寿经》现存五译,清朝沈善登言:「魏译文辞详赡,义理圆足,故自来讲家多据之。」凝然大师《净土法门源流章》云:「虽有五本,中国、日本,世多依行、读诵、讲敷、造疏、述义、举世竞翫者,只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而已。」故各家注疏,多依魏译。我国古德多为小本弥陀作注,至于大本之注者仅隋《净影疏》、唐《嘉祥疏》两家。又新罗国亦仅有《璟兴疏》、《海东疏》两家。然而,东瀛之注,却达三十余种,且多遵善导大师思想,可谓弥陀之光,盛照日本。

信愿乃一垢质凡流,学养俱劣,但于弘法布教,利生益众,确是殷切,一片赤诚,誓弘本愿传三世,愿布名号遍十方,故多年宿愿,欲批注四十八愿刊布流行,广传有缘,然弥陀佛智,深广无涯,二圣不测,菩萨难明,况我下愚,故解此弘愿,不敢识心自用,曲解佛意,遂参阅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璟兴大师《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性梵法师《无量寿经讲义》、圣印法师《无量寿经讲话》、黄念祖《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道隐法师《无量寿经甄解》、观彻法师《无量寿经合赞》、性海法师《无量寿经显宗疏》、慧云法师《无量寿经安永录》、月珠法师《无量寿经光赞》、峻谛法师《无量寿经会疏》、圆澄法师《无量寿经玄谈》、白辨法师《无量寿经集解》、礼阿法师《大经闻书》、了慧法师《无量寿经大意》、源空上人《弥陀本愿义疏》、静照法师《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释》等疏。如上诸疏,或有详释,侃侃而谈;或有略解,取要言之;或有以二力义趣阐述,或有以他力宗旨理解,信愿恭读之后,撷其大旨,吸取精髓,下笔为注,姑名「精解」,尚望十方高士,指正垂教。

四十八愿,乃弥陀如来,因众生苦,起无缘慈,兴大悲心,为破众生无明,令得无上大利,而超发之弘誓大愿。此大誓愿,从佛心出,愿愿利生,妙德难思;心心为众,恩深难量;竖该三界,横亘四生。其殊胜微妙具有下列特色:

一、教理含该三藏法典

弥陀法门,四十八愿,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根据《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印光大师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道隐法师《无量寿经甄解》云:「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此谓《华严》、《法华》两经是此经之导引,此经所说四十八愿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经末,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故世尊于《无量寿如来会》言:「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言广大微妙者,即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含该三藏法典,总持一切法门也。

二、行持统摄六度万行

道绰禅师《安乐集》判佛一代教为圣道、净土二门,圣道即万善诸行法门,净土即念佛往生法门。而弥陀四十八愿,摄机万无漏一,故十方众生,造何生因,行何法门,专杂不论,圣净不分,一律济助,如第十八念佛往生愿云:「十方众生,乃至十念。」又如第十九修诸功德愿云:「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又如第二十系念定生愿云:「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又如第二十二还相回向愿云:「游诸佛国,修菩萨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又如第二十九得辩才智愿云:「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又如第三十二国土严饰愿云:「菩萨闻者,皆修佛行。」又如第三十六常修梵行愿云:「常修梵行,至成佛道。」又如第三十七人天致敬愿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又如第四十二住定供佛愿云:「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又如第四十四具足德本愿云:「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又如第四十六随意闻法愿云:「所欲闻法,自然得闻。」由上诸愿可知,不简自国他国,四十八愿之行持,统摄圣净二门一切诸行。

三、果证位极无上菩提

弥陀弘誓大愿,其究竟极处,即欲令十方群萌,得证菩提,位极佛果,此悲心本怀,超世无上,可从愿文悉知,如《无量寿庄严经》第一、十八、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三等愿言:「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梵语,汉文翻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果也。又第十五愿言:「一生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十九愿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二十愿言:「令彼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二十四愿言:「令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二十二、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等愿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三十三愿言:「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第三十五愿言:「皆令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余诸愿则皆言:「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愿文言不久悉成、一生令得、速得成就、令彼速成,皆是彰显法藏大悲,欲令众生,往生其国,速疾成佛。净土法门之易行疾至,当生成就,实乃源自法藏之超世大愿也。

四、法教广被三界六道

四十八愿弘誓妙法,其根本精神,乃在摄凡为主,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一切外凡人,皆得往生。」道绰禅师《安乐集》言:「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言:「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故弥陀教法广被六凡,愿文随处可见,如第一无三恶趣愿,《无量寿庄严经》云:「所有一切众生,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剎。」此明誓言急救之对象为三毒众生,四圣不堕三途故,不需弘发此愿。又如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大阿弥陀经》言:「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此举天、人、畜生三道代表六趣。又如第十九修诸功德愿,《平等觉经》言:「他方佛国人民,前世为恶,闻我名字,及正为道。」既言前世为恶,即知是凡非圣。又如第三十五女人成佛愿,《无量寿庄严经》云:「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女人,若有厌离女身者。」此举女人代表烦恼障重之凡夫。

五、化时流传永世不灭

四十八愿所成就之弥陀名号,乃由法藏菩萨誓愿自立,《无量寿庄严经》言:「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无量寿乃汉文,阿弥陀为梵语。弥陀何故立名无量寿?此即欲于无穷尽之时流,广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故此经流通分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无量寿如来会》云:「当令是法,久住不灭。」梵本《无量寿经》亦言:「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故知,百岁乃表示永久之意,即满数之词。法灭之世,世尊一代时教,诸经皆灭,余法不存,唯有此述四十八愿之《无量寿经》,永久住世度生。此法之无上大利,实为世尊出世之本怀也。

根据《法灭尽经》云:「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世尊何故特留此经,不留余经?盖因此经乃专讲弥陀四十八愿,念佛妙法,故特留念佛,久住不灭,永度众生,此亦彰显法藏立名无量寿之本意也。

六、化处遍及十方剎土

十方佛国,有净有秽,有自有他,无量无数,不可计校。若所誓之愿,能利自国,不能利他国,此即不周;能益净土,不能益秽土,此亦不周。法藏为普化十方净秽诸土,于四十八愿中,被化之处,誓言遍及自国、十方、他方,此即法藏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已,方能了解十方净秽国土人民之所需,故为之设化,略述如下:

自国:被化自国之愿,计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六等,共二十七愿。

十方:被化十方之愿,计有第十八、十九、二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等,共八愿。

他方:被化他方之愿,计有第二十二、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等,共八愿。

七、摄机概括凡圣总别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自等觉不能踰其外,下至逆恶亦能入其内,不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幼、智愚僧俗、士农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习。此由法藏大悲愿心,无机不摄,无一不度,其所化之众,有总有别,有凡有圣,略述如下:

总别者:

总者,即总摄十方共通众生之愿,计有第十八、十九、二十、三十三、三十四等,共五愿。别者,即别摄不同众生之愿,如下四种:

人天:即别摄人天之愿,计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五、十六、二十一、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等,共十七愿。

菩萨:即别摄菩萨之愿,计有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三十六、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等,共十七愿。

二乘:即别摄二乘之愿,唯第十四愿。

女人:即别摄女人之愿,唯第三十五愿。

凡圣者:法藏大愿,所摄之机,有圣有凡,然愿意深远,难可思议,有凡中兼圣,圣中兼凡者,故举要代表如下:

凡者:其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即为广度十方众生,不舍逆恶之人,故誓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其第三十五女人成佛愿,即是别度业深障重、五障三从之女人,故《无量寿庄严经》言:「若有愿离女身者,闻我名号,发清净心,归依顶礼,彼人命终,即生我剎,成男子身,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圣者:其第十四声闻无数愿,即欲诱引他方声闻众,念佛得生其国,回小向大。又其第二十二还相回向愿,即欲令他方菩萨,生其国土,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超越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由上诸愿可知,法藏悲心,无穷无尽,圣凡皆摄,善恶同度,一切机类,莫不纳入大愿心海之中。

八、利生设施圆满周全

为佛弟子,因地求果,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无非上求下化,自他二利。法藏悲愍,欲令我等凡夫,出离三界,超生净土,化身他方,修普贤行,自行化他,圆成佛道,故四十八愿,设施周全,愿愿相资,重重无穷,略述如下:

自利:往生之因为第十八、十九、二十等三愿。往生之后,即离苦得乐,初二愿不堕三途,不更恶趣,乃愿离苦;后九愿身皆金色,无有好丑,得六神通,乃愿得乐。离苦得乐之极乃同佛光寿无量,故第十二、十三顺次而愿。生彼国土已,乘第二十三、二十四、四十二、四十五等愿力,可历事供养十方诸佛;乘第四十六愿力,可随意闻法;乘第三十八愿力,欲得衣服,随心所欲;乘第三十一愿力,可见十方佛土;乘第二十九、三十等二愿力,得智慧辩才无碍;乘第二十五愿力,说法如佛;乘第三十四、四十七、四十八等三愿力,得无生法忍,不退转地。

利他:彼土菩萨,欲游化十方,可乘第二十二愿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

由上八点足显,弥陀本愿,念佛法门,实乃一乘圆顿法门之心要,四众道俗得度之法船,诚是末世今时凡愚出离之要道,故古德言:「超世本愿之金言者,示凡夫往生之直路也,圣凡同往于净剎;十声一声之念佛者,指道俗运载之宝车也,贤愚齐乘于华台。」

由是,修净业者须读此书,坚定正信故;参禅者须读此书,见佛必能开悟故;学密者须读此书,密严不离极乐故;宗华严者须读此书,极乐即华藏故;修天台者须读此书,一心念佛即是止观故;习法华者须读此书,念佛成佛即会三归一故;究法相者须读此书,持名即能转识成智故;僧俗男女须读此书,普被三根万善总持故。

良以弥陀慈尊乃含灵父母,菩萨君师,常以大悲,接引众生,况念佛人?十劫成佛以来,身为我现,手为我垂,罪容我忏,名许我持;拔我之苦,觉我之迷,护我以念,接我以时,资我法乳,育我莲池;即今内外身心,莫不荷其恩力,劬劳之德,昊天罔极。今习净业者,不信本愿,是为疑惑佛智,虽行念佛,生彼净土,不见三宝,殊为可惜。信愿伏愿一切行人,立志生西,求菩提者,应思佛恩,仰承本愿,朝夕称名,终身莫怠。盖往生之道无他,六八因愿,能度五道沦落人;一乘果号,能济三界流浪儿。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如何能躲过三灾八难

如何能躲过三灾八难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因缘具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要具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学佛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学佛的人都发愿他生来世再得生命时,不要遭遇三灾八难。三灾即世界上的劫数:刀兵劫、瘟疫劫、饥馑劫。...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自性,是妙明真心,这一点对于诠释净土宗信心的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要相信我们介尔一念就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的性,就是...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八条「特留念佛」之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八条「特留念佛」之

【正讲】 第八条「特留念佛」之文  第八文:末法万年后,余行悉灭时,释迦如来以慈悲,特留念佛之文。   先解释标题。「末法万年后」,在佛经...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二十九集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二十九集

第二十九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诸位同修,第九品《称佛名号品》。 我们还没讲完,讲...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就是得一切种智者。我们也具有一切种智的,但为什么这么愚痴啊?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把它遮盖住了。所以透过名号里面的一切种智的智慧的德能,就能开发我们本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