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叁、叹所发无上
叁、叹所发无上 法藏菩萨于五劫中选择摄取,述心中所欲望,称为超发无上殊胜之愿,自以无碍辩才宣之,说四十八愿。然则一一愿皆是超世无上殊胜之愿,故偈文曰「我建超世愿」。言超世者,不但超过三乘,且超过诸佛之愿。既言「殊胜」,对诸佛为胜,犹是相对,更加「无上」乃彰绝待无比之义。 问:既然善恶粗妙相对,舍粗取妙,何言绝待? 答:此义解有三重:净秽相对 自他相对凡圣相对。 净秽相对:《无量寿经》曰:「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且如天台辨立四土:诸佛国土是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故随心垢净而见土有粗妙。凡圣同居土对方便有余土则为秽,见思未断故;又方便有余土对实报庄严土,则方便有余土为粗、实报庄严土为妙;又实报庄严土对常寂光净土,则实报庄严土为粗、常寂光净土为妙。如是相对,净秽、粗妙不定也。今净土门,此娑婆世界为秽、彼十方佛土为净,故说诸佛剎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净土法门乃弥陀佛愿誓救秽土恶机,是秽土与净土相对,故言选择。 自他相对:《无量寿经》曰:「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我已摄取为自,二百一十亿为他。选择他诸佛国土之善恶、摄取其善妙以为己有,故云我已摄取。法藏所摄二百一十亿种种不同诸佛剎土,既摄取为己有,则唯是庄严妙土而不同于诸佛国土。 凡圣相对:凡约通途佛土者,诸佛究竟妙果三德秘藏,唯佛一人居净土境也。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犹绝无分,况一毫未断惑者乎?法藏心愿若此,则何能称为超世无上?又何劳五劫思惟?盖法藏所愿不轻,但欲令一丝一毫未断惑业之凡愚,永拔生死根,速成无上觉,为之五劫思惟,永劫修行,故称超世无上。如是三种相对,显示法藏心愿,无有诸佛可比也。 问:四十八愿,有生起次第乎? 答:一一愿文,大意有次。谓本愿意,正被凡夫,傍通圣人,依正意故,先说摄凡;依傍通故,后说摄圣。又初之二愿,愿众生离苦,后之九愿,愿众生得乐;苦受急除,故在先也,苦除必乐,是故为次。 纵观邪淫家庭。发现一个规律。家中有子女邪淫,父母肯定也多灾多难。很多子女邪淫后,父母也接着发生不顺的事情。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与最亲的人,共业影响最近最大。上天不可... 问: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那么精进,几次劝他受五戒,可他说做不到,并且说,如果他下地狱,我们这些劝他受戒的人也会跟他一起下地狱。请问这种观点对吗? 大安法师答:一个佛弟子,首... 我的出身,家父是单传,据说他出生二十八天,我的祖父就去世了。在他十余岁的时候,我的寡祖母也去世,只剩他孤苦零丁一个人。我出家的生活就和他的单传一样,出家人都有同门、同宗,济济多士,但我的师父和我的师...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天来这里开会,我们讲一些... 拜佛蕴涵的医学原理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你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在我刚生病不久,忏公师父就指示我,要多拜佛,消除业障。「业障」两个字,浅显...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示没有办法应付压力、灾难、痛苦等,所以会产生身苦和心苦。 说到怕,不只人有所怕,世间万物皆各有克星,因此也都各有所怕,举其要者: 一、蟑螂怕拖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