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壹、明发愿人位

壹、 明发愿人位

法藏菩萨发愿时之地位,诸师所判,各有所主,众说不一。净影大师判二重发心,即初「寻发无上正真道意」是地前世间发心,后「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是地上出世发心。义寂大师、玄一大师同之。璟兴大师破净影大师,认为地前十向满位菩萨一重发心。良忠、望西二师则同判为初地发心。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则判为:「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于是性中,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即曰安乐净土。」若根据《璎珞经》说六种性,即:习种性〔十住〕性种性〔十行〕道种性〔十向〕圣种性〔十地〕等觉性妙觉性。今圣种性当为第四,即十地位。若根据《仁王经》说五忍,即:伏忍〔三贤〕信忍〔初、二、三地〕顺忍〔四、五、六地〕无生忍〔七、八、九地〕寂灭忍〔十地〕。今无生忍当其第四。由上二经,故知于十地中七、八、九地发心也明矣。善导大师之门弟怀感法师《释净土群疑论》云:「法藏比丘,如经所赞,是大菩萨,十地圣人,非是地前三贤大士。」

如上诸师所判,皆从因论,实则法藏从如来生,垂形示名,其德难思;又复久远古佛,果后方便,数数出现,十劫成道,无量中一,其因位相,岂可测度?惟昙鸾大师所判乃从果向因论,是别途义;与诸师所判从因向果论,是通途义,立论不同也。

今净土行者,宜采昙鸾大师所判,盖法藏乃久远古佛,从本示迹,发愿度众,诸经所明,今列举数端,以作明证:依《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世尊告阿难曰: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依《无量寿庄严经》云:「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依《无边门陀罗尼经》举弥陀因地名为「不可思议功德宝吉祥法师」。依《法华经》举弥陀因地名为「大通第九王子」。依《贤劫经》举弥陀因地名为「德华王」。依《如来智印经》举弥陀因地名为「慧起王」。依《悲华经》举弥陀因地名为「无诤念王」。

如上诸经可知,法藏菩萨,数数示现发愿修行,数数成佛利济群生,吾人旷劫空过,何其哀哉!此生今日,何其有幸,得遇本愿,岂可不闻信奉行,再堕苦海矣!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既然说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

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出精彩

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出精彩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生,春天百花盛开,充满无限生机,就像年少岁月,灿烂美好;夏天艳阳高照,万物欣欣向荣,就如满怀理想的青壮之年,热情奔放;秋天落叶飘零,大地一片萧条,象...

痛苦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存在

痛苦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存在

很多人都知道,世间是无常的,一切相皆会变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此产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听来的一句话就觉得是自己的。因为听来的只是闻的智慧,还不是思的智慧。你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确认这个世界就是无常...

住处供地藏菩萨像,就能得十种好处

住处供地藏菩萨像,就能得十种好处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 这段经文是说塑像供养,画的、印的纸像,铜做的、铁打的、木雕的、...

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皆有佛性

这年,我在关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来找我,说寺里有一只放生的雄鸡,有好几斤重,极其凶恶好斗,群鸡都被它啄伤了冠子。 我马上为它说归戒、又教它念佛,时间不长,发现它不再斗了,一个人栖在树上,也不吃虫子...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当极力培植,庶可有成。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