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柒、明真假分齐

柒、明真假分齐

真者,真实也;假者,方便也。法霖大师于《无量寿经要解》云:「若约佛知见,真假一致;若约机见,则真假炳然。谓如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愿唯真实,如第十九、二十愿唯权假也。诸余愿有属真者,有属假者,有通真假者;如无三恶趣愿等是也。若约佛边,则四十八愿皆真实,为入第十八愿,说余愿故。」亲鸾大师于《教行信证.行卷》云:「凡就誓愿,有真实行信,亦有方便行信。」又于《教行信证.真佛土卷》云:「然就愿海,有真有假;是以复就佛土,有真有假。」

若约此义,四十八愿,可分为三科:真愿: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愿等是也。假愿:第十九、二十、二十八愿等是也。真假通愿:第一无三恶趣愿、第三十八衣服随念愿等是也。此之真假,亦有二门:真假差别门与权实相即门。

初、差别门者:真实与方便,概然二分,谓以第十八愿,化生入真实报土,名为弘愿真门;由第十九、二十愿,胎生入权假化土,名为方便假门;二门分判,为差别门。

后、相即门者:从机见之,真假分明;从法照之,权实圆融。弥陀虽应十方机品,立方便愿,然从法照之,则是弘愿海中之妙波澜。真假、权实,无非皆是名号之体德,第十九、二十愿,岂是弥陀正觉之外乎?

又觉如上人作《愿愿钞》,此钞乃是显示四法五愿之法门,首先举出《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之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等五愿为依据,阐明信心正因、现生不退之义,此亦是真实教、行、信、证之四法。《无量寿经》是真实教,第十七愿是真实行,第十八愿是真实信,第十一愿是真实证;而此四法皆由弥陀本愿力所回向。亦即第十二、十三愿之无量光寿之佛号成就,而成就本愿力之回向,故众生之往生皆由此五愿之回向。此五愿摄之,即唯一第十八愿,放之即成五愿;一愿五愿,如一拳五指。

以此五愿为真实,乃是此五愿为四十八愿之心要,其余诸愿,离此五愿,各自论之,则为权假,何足称为超世无上?若诸余愿,入此五愿,则成真实,方得称之超世无上,如第一无三恶趣愿,若合第十一必至灭度愿,则为佛德所融,成为真实,若不然而各自,只守方便,何称超世无上?如天台所谓四眼依佛眼,皆为佛眼,若不尔,四眼各守自德。

问:若尔者,第十九愿诸行是方便,如融入真实五愿,岂不真假混淆?

答:《无量寿经》三辈章中,第十八、十九、二十等三愿合说,既第十九愿合第十八愿,则第十七愿必从之,第十七愿既合之,则余第十一、十二、十三愿亦自不相离。五愿已合,则三辈诸行,为五愿所融,而终灭三辈之差别相,故说「次如上辈者也」、「次如中辈者也」,辈品既灭,即入弘愿真实报土,不言品位阶次。

当知,五愿是佛德,以佛德融之,则第十九、二十愿亦是成为本愿庄严之具,盖皆从佛愿心流出故。是故,诸愿各自别相,不融于五愿,则是方便;若融于五愿,则皆为真实。然亦不可偏言五愿外皆为权假,何者?于各立别相中,有亲于真实者,有疏于真实者,不可一概而论。其亲于真实者,以真实取之,如第二十二愿、三十五愿;其疏于真实者,则判为权假。是故,此中可分别亲疏,愿文说相,本来如是。

或问:因何分判真假?盖机有三定聚,如来本愿,自然誓有真假,法本为机而立,为令从假入真,故判真假,行者思之。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

索达吉堪布: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讲解:纯祥法师 净土法门念佛行持非常简单,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讲到安“心”的部分,就越来越深细、复杂。从...

一心一意就靠定了阿弥陀佛,靠谁都靠不住

一心一意就靠定了阿弥陀佛,靠谁都靠不住

◎没事最好不出门,在家里面修清净心,这个很重要,心地一定要清净,听经、读经、念佛、断恶修善,这是治本。◎世缘是搞轮回的,强烈的往生欲望是生净土的,是能不能生决定因...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种名叫「庵摩罗果」的水果。甲妇人一得到庵摩罗果,便连果带子统统吃下肚了。乙妇人却只吃果肉,而把子留下来,继续栽植培养。不久,这个种子又再长出果实,她...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贤宗法师于广东化州南山寺“佛七”开示 杜柯整理 在来到这里之前,南山寺一直是我心目中幽莲般的净土,香气所弥,特别心向往之。常言说,心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