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浅谈魔
浅谈魔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大日经》、《金刚顶经》等都强调修习三昧秘法时,须先断三业五毒心,否则必入魔障,对弟子的选择要求严格是有道理的。 笔者学佛以后,了知魔与鬼并不同。鬼是指阴界、饿鬼、药叉、地狱众生。魔是指天魔,存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六欲天、四胜天、四空天、大梵天、无想天及阿那含天中。 笔者愿以此机缘,介绍为什么有魔、魔的种类、受魔障时的行为特质,魔喜欢什么?魔最怕什么?魔的相是什么?魔也是善知识吗?为什么有魔障?如何破除魔障?但愿此文章能助修行者平安渡过魔障,同时愿诸魔大德们也能入佛门共证菩提。 一、为什么有魔?何谓魔? 二、魔的种类 2.修行人的执着心召引魔障,显现出下列的心: 三、受魔障时的行为特质 2.《楞严经》上叙述出五十种阴魔,那是指色受想行识中所显现的相状。修行现出一种善境界,须不执着,毕竟不是「空」(十方圆明)。若出现魔障时,一定要告知善知识。 四、魔喜欢什么?最怕什么?魔的相是什么? 五、为什么有魔障? 1.修行人心具有业障,因业障引发魔障而使业障更为扩大,若不具此业,魔力着力点消失,也不会有魔障。所以,在修行中须警惕、忏悔业障。修「心」可以成佛也会遇魔仍是与个人业障有关。 2.个人过往因果而现魔障,须求助佛菩萨:如《楞严经》所述:阿难与魔登伽女有五百世姻缘。一但相遇情缘显现,差一点破了道业,仍有赖本师佛相救,才能免此一难。此外,《楞严经》也说出淫业不断,修行如煮沙成饭。淫业的处理方式须受善知识指导,非单一种断除法,淫业重则容易遭淫魔伤害而妨碍道业。 3.众生共业因果而现国土不安:如风灾、瘟疫、水灾、大的车祸、天灾人祸及兵灾等,除人为因素之外,大多有其特别原因。要能得到国土太平、风调雨顺及五榖丰收,须做到法界的公平、圆满、无怨。且众生之间也要减少对立、冲突、谩骂、嗔恨、杀斗。此外,要知道今生果报纵未显出,但往后时空相遇时,也无法侥幸而过,勿忘业种总是如影随形。 六、魔是善知识吗? 相对的,也唯有在魔障的过程中,修行者能了知自己所犯的业及内心的问题,由业障罪相中走出,才能入佛知见。由这些看来,魔真是我们修行人的善知识。 此外,在《法华经譬喻品》也提及:(此段以渡过魔考,开始修习清净法)「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彻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尽,安住实智中。」 修行者因无三业五毒心,渡过魔障后,所以能闻佛柔软音,修习清净法,进入实智中、法喜充满、渡生无碍。 《大日经》内云:「安住瑜伽座,循念诸如来」,有魔障及业障是无法安住瑜伽座,也无法念如来。一般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该说明修行有进步了,下一个阶段的考验来了。如此以心制心,一直到清净心出现,即可安住实智中,所以说魔是善知识。 七、如何破除魔障? 八、总结 【原文】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法...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怎样的人才是君子?君子行事光明正大、诚而有信,能够成人之美,也常常雪中送炭。《佛光菜根谭》说:君子能用忍耐的力量处众,担当的力量负责,亲和的力量待人,禅定的力量...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 谈修法与修行 药师山紫虚居士 摘要:修法如学技术,如买车,需要钱。修行如工作赚钱。 一、修法 很多学佛的人都很想修法。神道教人士,例如:道士、乩童等,也都重视... 当你认识阿弥陀佛后,戒邪淫就不再难了很偶然,走进一个戒邪淫的群里。原来有那么多为无法摆脱邪淫的人而苦恼、无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监督,畅所欲言,似乎找到了排遣痛苦...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