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药师山紫云居士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 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门。药师山开出修东日课及修西日课,用以安住修行者的心。因深信佛力而得以回归边缘化土或是净土。 要回净土,则必须有一些基本的修行认知。下列叙述一二,以供各位参考: 一、认识净土有关经典: 二、「发愿」以愿力回净土: 三、行悔∣以普贤行愿品为主: 佛经普贤行愿品内有十项,其中有「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为忏悔中的精华语句,愿大家能回心观照自己过去所做的事,尤其在承受因果之苦后,能领会到忏悔之重要性,能深信自己过去不当的作为,由内心深处起心忏悔。重大的业障或因果,若能因此消除,回净土的机会将因此大增。因此,忏悔法门是回净土的重要法门。 无明业障在内心有不同的层次。有属于第六识、第七识或第八识……,都须用不同的方式或咒语才能消除,如此忏悔到深层的潜意识中。 最后,终有一日必如钻木取火般,能以「火大三昧法」烧毁妄心中的业障。一般人的业障非常厚,贪嗔痴三业如蜘蛛网般缠缚着本心。所以每部经典都强调离垢则见本心,了知光亮无比的本心,才能在日月轮中安住。所谓日月轮即是中观之意,此时至少已经是八地的大修行者。而入佛三昧及曼荼罗修行至少也要具有此能力,才能安住本心、学习妙法用以渡生。 四、如法修行∣一门深入∣增加慧种: 五、信佛发大乘心,增加福报∣法会: 六、深信因果,以戒为师: 七、「研经」是获得正知见的必须方法: 最后,愿药师山的修行者都能乘坐福慧充满的大船,航向净土,届时将功德成就。再回到药师山,了却人间因缘。愿大家永远不离佛菩萨、愿大家在药师佛、本师佛及诸佛的教导之下继续完成道业。 南无阿弥陀佛 在宝坛寺讲《楞严经》,课间休息,有人提问:念佛修净土的人如何才能真正走上修道的正路,念佛念到什么境地才能放下,念佛的入门方法、功夫见地如何?我给他们讲了真正修持名念佛的五字要诀,就是让大家端坐凝神之后... 有一个人名叫钱琨,平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为不治生计,又无恒产,没有多久,便以壮年之躯而饿死了。钱琨死了之后,一缕魂魄飘飘渺渺地游荡着,不知要投胎于那一道?正在茫然无措间,突然看到一位官爷模样的大汉... 人生常会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择而处于两难之间的时候,比如:父母吵架时,儿女到底应该帮谁?当婆媳不合的时候,为人子、为人夫者,又应该站在谁的立场说话?母亲与太太同时掉落水里,不知所措的他应该先救谁呢? 历... 文殊菩萨心咒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一字大明轮咒。常常念诵文殊心咒,可以增长福德、智慧,还可增强记忆力,辩才... 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 原 文 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禅师捡得此经。若能七日专心念佛,即得百万遍也。由此义故,经中多导七日念...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 二、持咒应作为念佛的助行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