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药师山紫云居士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 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门。药师山开出修东日课及修西日课,用以安住修行者的心。因深信佛力而得以回归边缘化土或是净土。 要回净土,则必须有一些基本的修行认知。下列叙述一二,以供各位参考: 一、认识净土有关经典: 二、「发愿」以愿力回净土: 三、行悔∣以普贤行愿品为主: 佛经普贤行愿品内有十项,其中有「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为忏悔中的精华语句,愿大家能回心观照自己过去所做的事,尤其在承受因果之苦后,能领会到忏悔之重要性,能深信自己过去不当的作为,由内心深处起心忏悔。重大的业障或因果,若能因此消除,回净土的机会将因此大增。因此,忏悔法门是回净土的重要法门。 无明业障在内心有不同的层次。有属于第六识、第七识或第八识……,都须用不同的方式或咒语才能消除,如此忏悔到深层的潜意识中。 最后,终有一日必如钻木取火般,能以「火大三昧法」烧毁妄心中的业障。一般人的业障非常厚,贪嗔痴三业如蜘蛛网般缠缚着本心。所以每部经典都强调离垢则见本心,了知光亮无比的本心,才能在日月轮中安住。所谓日月轮即是中观之意,此时至少已经是八地的大修行者。而入佛三昧及曼荼罗修行至少也要具有此能力,才能安住本心、学习妙法用以渡生。 四、如法修行∣一门深入∣增加慧种: 五、信佛发大乘心,增加福报∣法会: 六、深信因果,以戒为师: 七、「研经」是获得正知见的必须方法: 最后,愿药师山的修行者都能乘坐福慧充满的大船,航向净土,届时将功德成就。再回到药师山,了却人间因缘。愿大家永远不离佛菩萨、愿大家在药师佛、本师佛及诸佛的教导之下继续完成道业。 南无阿弥陀佛 好甘草(半斤) 川贝母(四两) 杜仲(四两) 用六斤水,将三味药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红糖一斤,放药水内再熬。少时收膏。 初三日,每一两膏,放烟一钱。二三日,一两膏,放烟八分。三三日六分... (一)净土的定义: 净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萨等圣人所住的国土。是佛的功德所成的世界,也可能是佛的愿力所成的世界。其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地方是无病、无恼、无苦的环境。但因为修行的成果不同,所建造的净土也... 「信愿持经之利」,我们能信、能愿、能够受持诵读这一部经典的利益。「劝信佛说,闻经受持,闻诸佛名」,这个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因为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一切诸佛都念...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南泉答: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僧人说:我也随你去,可以吗?南泉云:你如果随我去,就必须衔一茎草来。 这是师徒二人的对答。师父说他死了之后将到山下做一条...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像请到东林寺,是经过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像是飘然而至东林寺的,以此建立了文殊阁。慧远大师... 广修供养供养是贤,遍供一切佛菩萨是普以全法界心、全法界物供养全法界境依普贤行愿力和甚深信解力现前知见以种种云、种种香、种种灯行供养具供养境、供养因、供养具、供养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