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 药师山紫云居士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 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门。药师山开出修东日课及修西日课,用以安住修行者的心。因深信佛力而得以回归边缘化土或是净土。 要回净土,则必须有一些基本的修行认知。下列叙述一二,以供各位参考: 一、认识净土有关经典: 二、「发愿」以愿力回净土: 三、行悔∣以普贤行愿品为主: 佛经普贤行愿品内有十项,其中有「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为忏悔中的精华语句,愿大家能回心观照自己过去所做的事,尤其在承受因果之苦后,能领会到忏悔之重要性,能深信自己过去不当的作为,由内心深处起心忏悔。重大的业障或因果,若能因此消除,回净土的机会将因此大增。因此,忏悔法门是回净土的重要法门。 无明业障在内心有不同的层次。有属于第六识、第七识或第八识……,都须用不同的方式或咒语才能消除,如此忏悔到深层的潜意识中。 最后,终有一日必如钻木取火般,能以「火大三昧法」烧毁妄心中的业障。一般人的业障非常厚,贪嗔痴三业如蜘蛛网般缠缚着本心。所以每部经典都强调离垢则见本心,了知光亮无比的本心,才能在日月轮中安住。所谓日月轮即是中观之意,此时至少已经是八地的大修行者。而入佛三昧及曼荼罗修行至少也要具有此能力,才能安住本心、学习妙法用以渡生。 四、如法修行∣一门深入∣增加慧种: 五、信佛发大乘心,增加福报∣法会: 六、深信因果,以戒为师: 七、「研经」是获得正知见的必须方法: 最后,愿药师山的修行者都能乘坐福慧充满的大船,航向净土,届时将功德成就。再回到药师山,了却人间因缘。愿大家永远不离佛菩萨、愿大家在药师佛、本师佛及诸佛的教导之下继续完成道业。 南无阿弥陀佛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一进去,大殿里都有拜垫,慈老法师说摆架子,每个殿里都摆个架子。咱们一般的说拜凳...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子女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一世平安,福报绵长。可是做父母的知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孩子的福报。比如父母做的错事,可能会在儿女身上报应。... 地藏菩萨广大灵感,为诸大菩萨中第一,其灵感之益见于各经中者甚多,今且举《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二十八种利益略讲之。 佛言: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 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维生,难免会生病。以下疗病的五个层次,提供参考: 第一,先做正当检查:不少人病急乱投医,一有病兆,没有通过仪器先做仔细的检查,就到处求诊,甚至听信江湖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