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壹、前言 贰、福报的本质 当我们帮助其他众生,使其愿望得到满足,也就是常人所说的「与众生结善缘」,长时间广结善缘的结果,遇机缘成熟,有些得到我们相助过的众生就会回报相助我们,因此,我们在世间做事就会较顺利,常遇贵人相助,障碍较少,这就是第一种福报,它是就因缘果报方面来说的。进一步探讨当会知道,众生对我们给他的恩惠与好处,终究会记在第六识的名色与第八识的种子中而轮回转世,在未来某一生中,相遇缘熟自会回报而成我们的福报。因此,这种福报的意义是我们「把善业的种子寄存在其他众生的第六识与第八识中」,待缘成熟再回报给我们,使我们有好的果报,这就是第一种福报的本质。 福报的第二种本质是我们自己善业成就的种子保存在自己第六识与第八识中,在来生中遇缘成熟成就自己的善业。这种情况有很多,例如你过去修行时曾到过佛的净土,那么你的第六识就存有净土的庄严名色,第八识保有形成净土善的种子。又例如你经常做布施,心中常存有布施救人的善念,那你第八识中就会种下慈悲的善种子,将来机缘成熟也许会得到生为天界众生的果报。 总而言之,众生在世间中身、口、意所造的各种「善业」,转成善的名色与种子,存在自己或其他众生的第六识与第八识中,这就是福报的本质。 参、福报与相法的修行 福报对修空的人而言,其重要性只是有助于防止干扰,因为修空之人重在明心现性,也就是「入空」,要能入空就必须能「自净其意」,「净」的意义要舍弃一切名相与认定,不论善的、恶的,一切皆要舍离,因此对修空的人而言,就是要「不执着」福报。而对修相法的人就完全不同,他们要靠福报的善种子与善名色才得以成就。要修成金刚心菩萨或化身佛菩萨,那要由空起净念,这些净念没有大福报就无法完成。例如,不舍人天众生、普渡人天众生的善种子不足,也就是没有具备极大的人天福报者,修准提菩萨的化身是修不成的。 肆、福报与渡生 再就一般的渡生工作来看,若你要用佛法起念渡生,如施食、施财物、做超渡等工作,当面对众多的众生而要起心持咒、念佛或诵经时,福报不足的人会觉得力不从心,而福报俱足者就没有这种问题,详细情形属无上密,修行者自己去体验就知道。有些修行人只依「仪轨」作事,行施食等佛事,但因心力不足,又未得佛力加持,这些布施是没有效果,有时反而会有不良的结果,要小心不要盲修瞎炼。 另外一点,修行者若要往返六道渡生没有障碍,福报更是重要,没有大福报就进不了恶道之中,这是因为第六识缺少很多善的名色以克服第八识恶道的种子,详情修行者自证即可了知。 故笔者在此提醒各位,修行不要只顾修空,福报亦要兼顾,以便来日行菩萨道渡生时有足够的资粮。 伍、佛力治病的问题与福报 陆、不正确的福报观念 柒、如何修福报 总之,常存善心、动善念、行善事、供养诸佛菩萨等,常做这些事则善种子与善名色自然会增加,这就是修得福报。 捌、福多慧少则偏相,慧多福少则偏空。 玖、修行要福慧皆修 以渡生的观点而言,相法与「空法」要并重,没有空慧,则渡生易染着世间诸相,若没有相法,则易陷入自了汉境界,也没有渡生的能力。菩萨道之最重要课程,除修「空观」外,亦要修习相法的「如幻三昧」。 拾、结语 此外,也希望大家不要轻慢相法的修行人,轻视相法的修习,不要自以为修空很了不起,要知道很多相法的修行者可能是修空成就后为渡生而起修相法,世间之事我们不知道的仍很多,我们永远要记得「谦卑」,千万不要贡高我慢,这是大恶种,不要把它种下你的心田。 紫虚居士八十五年二月八日于新竹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途。在这个尘途里面我们是匆匆的过客,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乡,是在轮回过程当中很快就要过去的分段生死的这一段。... 说到素食比荤食更好,当然煮菜的人也要能把素食煮得好吃,人家才肯吃素。因此,我鼓励佛光山辖下道场要把素食煮好,让前来参访礼佛的人都可以欢喜地吃素。我一生不敢说自己有什么长处,倒是觉得自己能煮好一手素菜... 以佛经中一段对话,和大家分享:有天子名叫月净光德,问文殊师利菩萨: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菩萨答曰: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问:大悲...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总觉得人生无常,令人恐惧;人情无常,令人悲伤;世界无常,成住坏空;一切无常,虚假如幻。所以一谈到无常,往往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没有意义的。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无常...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的五条寺规进行的。民国15年就开始,为灵岩山定了五条寺规, 第一条方丈深信净土法门,不论是何宗派,传贤不传法,不任人唯亲的,这就是传贤不传法; 第二...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本寺助念团助念的一个小女孩往生的公案。 这篇文章题目叫《花季在极乐绽放》。花季就是她只有十四岁,这个小女孩就死亡了,然而她在东林寺助念有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