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

「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正确?

这里的主人翁是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去后来先」是说人在死亡时,此识是最后离去,而在人之受胎之时,此识是最先入胎。这句话实际上不太正确。我们分别由死亡与入胎来说明:

一、人的意根(即肉脑)只要伤害到不能恢复的程度,第八识就决定要把神识(包括所有八个识)脱离此肉身,于是就进行气身、四大与五蕴身的外分解动作及识蕴的内分解,使神识由如泥水混浊中的五蕴身变成与肉身、气身分离的清净八识身,进一步而成为中阴身,此身在十二因缘中的六入附近。在死亡过程中,五蕴身的识蕴是最后崩解的,但离肉身而现出的中阴身是同时俱有八识,所以「去后」应该没有什么意义。四大、气身及五蕴身的崩解时间长短差异甚大,如一般慢性病死亡者,此过程长达数小时,而车祸亡者或心肌梗塞等以致脑急速坏死者,此过程仅数分钟而已。但一般人在死亡后,并不立刻「自知」已死,而必须等待数小时之后(一般约8小时)。在不知肉身已死亡之前,神识对其肉身是很眷恋的。对此肉身我们要小心处理。详情请参考药师山通讯第12期之谈死亡问题。

二、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有缘的中阴身即会进入其中,与受精卵合而为一,没有所谓阿赖耶识「先来」之问题。对人而言,中阴身是贪着男女之淫业而入胎,或者见男女行淫事,或者感受到精卵上残留之淫业(如人工进行体外受精者)。一旦入胎中阴身就消失,其八个识与新的五蕴身相混就如泥水般的混浊不清。八个识就依五蕴身中的记录(即遗传基因)开始制作人的肉身。

三、依佛法看,众生因无明而失去圆明之「自性」而成为「识」,进一步自縳而为「蕴」,这些五蕴身、识身及中阴身等皆虚妄有,不是恒常不变。这不是「不变的灵魂」,轮回转世在「空」来看只是一种妄相完全没有实体在轮回之中,而在相上而言,则有虚妄有的中阴身出现在中阴之中。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寺院里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表法

净空法师:寺院里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表法

跟人相接总要欢喜,学佛第一个就是学欢喜。你看看寺院、庵堂,自古以来大门有山门,大门口,这是第一个小的建筑物,你一进门当中坐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坐那干什么?就是教...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时内蒙一带傅作义将军抗击日伪军的战事。 印祖说:战争的事情还在激烈地进行,灾祸极惨,我们中国忠勇的战士在那里浴血奋战。在战争当中,老百姓就苦了,或血...

宣化上人:修行人的孝道

宣化上人:修行人的孝道

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应该孝顺父母,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站在「出世间法」的立场来讲,不应该孝顺父母。我相信任何人听过这句话,一定大吃一惊,因为从...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

规范身口意三业

规范身口意三业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不能去偷盗(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家不给你,就不能自己去拿,不能不与取)。 不邪淫,一夫一妻(就是法律允许的婚姻关系)可以,除此之外都属于邪淫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