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1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请看经文: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大家平时也都经常做回向,我们在念完佛之后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或者我们在念完经的时候,大家一起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念种种的回向。有的人只是随着大家一起念念,但是对于回向真正的意义并不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普贤行愿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就能帮助我们大家了解回向的意义,明白以后,就能够发起真正的大回向心、大行的心。

普皆回向,普皆就是收摄前面九种行愿的功德,也就是说,从礼敬诸佛到恒顺众生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三处:第一是向众生,也称为回自向他,是将自己所修一切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使法界的众生分享自己所有的功德;第二、向佛果菩提,也称为回因向果,是将自己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第三、向实际理体,也称为回事向理,是将自己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不生不灭的真如实际理体,也就是回向真如、回向自性叫做实际理体。

可能有人会认为,把自己辛辛苦苦修来的功德都回向了,自己不就没有功德了吗?曾经有个老居士来找师父,来问“师父,我把我的功德回向一半行不行,我自己再留一半给我自己”。其实这些首先是不明白佛理,其实这也是其心狭小的表现。因为心量狭小,执著所修功德是自己的,这样的心所得的功德就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肯把自己修的一切功德,毫无保留的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理体,这样的心量,就由小而扩展到无量无边,那么所修的功德也会遍及法界无量无边。

根据《华严经•十回向品》菩萨回向有十种,这十种回向我们听了不是太好懂,但是大家了解一下,对于扩大心量是有帮助的。

第一是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菩萨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修如是等无量的善根救护一切众生,令众生永离三途。菩萨以此所修善根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理体,心无所著,称为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第二、不坏回向。菩萨于诸佛法得不坏信、入真实义、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诸功德称为不坏回向;

第三、等一切佛回向。菩萨随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修学回向之道时,见一切色境无论美丑善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菩萨获得如是安乐之时,以此善根回向诸佛,称为等一切佛回向;

第四、至一切处回向。菩萨广修善根,能令此善根功德之力,遍至三世诸佛如来所,以及一切众生。譬如实际理体遍满十方界,所以称为至一切处回向;

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菩萨得无尽法善根力,回趣萨婆若海,心净如虚空,不动如大地,因此称为无尽功德藏回向;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菩萨以四摄法、四无量心教化众生,坚固不退,称为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第七、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菩萨增长善根,闭恶趣门,得心自在,以此善根随顺众生,尽未来劫,以平等心布施心无厌倦,称为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第八、如相回向。菩萨成就念智,安住不动,令诸众生皆得安住诸功德法,以此善根同真如相,回向利益一切众生,称为如相回向;

第九、无缚无著回向。菩萨不舍一切善根,恭敬合掌,礼拜诸佛,请转法轮,但心无所著。以此无缚无著之心回向大菩提果,称为无缚无著回向;

第十、法界无尽回向。菩萨具足慈悲,广行布施,饶益众生未曾休息,以此善根回向法界无量佛刹,称为法界无尽回向。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提到的十回向。

好,我们看经文:

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

这是说明所回向的善根功德。礼拜是第一行愿的礼敬诸佛,随顺是第九行愿的恒顺众生,乃至就是包括了第一行愿到第九行愿的中间的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这九大行愿。也就是说,要将修行前面九大行愿的所有功德悉皆回向,毫无保留。

下面经文正式说明回向。我们前面讲过,回向就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实际理体,在下面的经文中就具体的说明了这三种回向,具足了这三种回向。

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这是回向众生。菩萨发心重在利益众生,菩萨见众生在生死苦海中受种种痛苦的逼迫,感同身受,愿将自己所修的功德毫无保留的,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回向众生。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这是回向菩提。这段经文中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愿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第二层意思是愿代众生苦,令众生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先看第一层的意思。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这是愿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回向必然皆发愿,就是说回向当中必须含有发愿,发愿也是回向的意思,所以必须是连带而起。比如我们诵经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回向的时候也要发愿令亲人得生净土、离苦得乐等等,回向也兼发愿。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这里的众生是指的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非常的广大,可以说是横遍十方。常得安乐,我们看这个常,这是竖穷三际,所以普贤行愿的回向心是非常之广大的。无诸病苦,病苦分为身病和心病。在上一节课我们也讲过病苦,在《大涅槃经》中也讲到病谓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亦有两种:一者身病,二者心病。

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风、三者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忘误堕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

心病亦有四种:一者踊跃、二者恐怖、三者忧愁、四者愚痴。以上这段经文是对众生病苦的分类,如果详细的来说每一种病,那就不计其数了。菩萨为了让众生永离各种病苦的折磨,将自己所修的功德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众生,愿他们能常得安乐。

我们在平时,见到自己的亲人被病痛所折磨,心里非常的痛苦,心如刀绞,我们用刀绞来形容。我们学佛的居士,就能发心的来为亲人诵经、念佛、放生、回向,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但是对其他的众生,就不会生起这样的迫切的心来。我们现在修行普贤行愿,就要把这种对亲人的悲心扩展到一切众生,精进修行,并且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他们常得安乐。

也遇到过诵经回向给别人的,我们的居士也有很多,诵经回向给我们的居士的,但是这种心量不是这种平等心的,还是量是非常小的。师父遇到过诵经给冤亲债主的,我在别的寺院做住持的时候,我还没去以前,寺院没有管理好,到我接的这个中间空档期的时候没人住持。有两拨居士,这也是佛教里的笑话吧,大家听听,知道也就行了。两拨居士,两拨老年妇女闹矛盾,矛盾闹到什么程度呢,一家的儿女参与了,参与以后,把这个老居士给打了,这个老居士也非常的有智慧,是世间的世智聪辨,被打了,跑到医院住着,不肯出来。打人的居士家一看这下麻烦了,要破财了,怎么办呢,她就跑到被打的居士病房门口,给她读《地藏经》回向给她,让她业障消除别讹人。世间法来说,别有业障别讹人。这也是将功德回向给众生,所以我们都把佛法也都用上了,但是用的确实有点悲凄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习普贤大愿,将自己所修的功德,用大慈悲心、没有执著、平等心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他们常得安乐。正如《华严经》中所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众生由于贪嗔痴烦恼的推动,心中常想造诸恶业,现在由于菩萨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这种功德之力,就能让众生打消作恶的念头,使得恶事没有结果、没有成就。

这种事我们生活中也遇到很多,好多学佛的居士遇到过即将要造恶业的时候,突然不知道什么样的一个因缘,这个恶业就没有圆成,最后也就是说躲过了这个恶业。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触的,所以说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这是菩萨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让众生不造恶业。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善业就是指五戒十善、六度万行种种功德事。众生由于受惑业的牵引,修持各种善业是很难圆成的,很难成就的。就像我们没学佛以前,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所遇到的都是我们的心所招感来的,我们没学佛以前所遇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都是不好的众生。不是分别,我们这从现象上来说这种问题的,都是这么一种状况。想遇到好的、想遇到雷锋,我们总是遇不到的;即使遇到我们也不肯去学习,我们也感触不到。这是由于我们的自身的功德少而障碍重。现在我们精进学佛了,精进努力了,就能感得菩萨的加持,这里面说,菩萨将所有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使我们的善业的力量增加。我们想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都是同参道友,都是和我们一起想发心学佛、想发心利益众生、想发心修种种功德的这么个因缘,所以善业很快就可以圆满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诸恶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趣。众生所造恶业,就是打开恶趣大门的钥匙,现在众生受到菩萨回向功德的加持,作恶不成,善业成就,自然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受苦,所以说关闭一切诸恶趣门。

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菩萨的回向功德,使得众生作恶不成,善业成就,为众生关闭了一切诸恶趣门,开启了指示人天正路,涅槃解脱大道,众生踏上光明大道,就能一步步的,按照人天涅槃的正路前进,最终成就无上菩提之果。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经文的第二层意义,代众生苦。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众生自无始以来,由于贪嗔痴烦恼的驱动,造作恶业,恶业越积越多,到了业力成熟之时,就会感得极重的苦果。或堕入畜生道,或者堕入饿鬼道,或者堕入地狱,甚至是无间地狱,受无量苦。菩萨慈悲,悲悯众生,不仅将自己所修功德回向众生,而且还发心代众生受苦,令众生因菩萨功德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之乐。

可能有人就会心生疑惑,佛法常说自作自受这是因果的必然,众生造了恶业当然要受苦,而菩萨没有造业,怎么会代众生苦呢?清凉国师从七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是起大悲心。菩萨见众生造诸恶业,受种种苦,生大悲心,愿处恶道,代众生苦。比如《八大人觉经》中说“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这是发大悲心代受。我们现在是处在凡夫地,在事上我们没有能力来代,虽然在事上我们还做不到处恶道中来代众生受苦,但是发起来这个大慈悲心,这样能够增上成佛的资粮,来伏断我执。也就是现在我们虽然不能用神通变化,处恶道中去帮助众生,但是只要我们有了这个心了,有了这个慈悲的心了,有了这个心量了,我们就能作为我们成佛的资粮,能够伏断我执。

第二是修苦行。菩萨为利益众生,修种种的苦行,而且菩萨因为修行,得胜妙三业,能为众生作增上缘。我们看,修苦行的这些比丘们法师们,在路上按照佛的戒律,日中一食,三步一拜,去托钵去拜山。这样能够受化种种的众生,叫他们知道佛法的高贵、真理的存在,以菩萨种种的苦行,这样来代众生苦。

第三、留微惑。菩萨已经成就自利,断惑证真,菩萨已经成就功德,但是为了救度众生,故意保留烦恼而不断除,在六道中受生,为众生说法,使他们不造业,自然也不受苦,所以称为代受,这是留微惑。留微惑的目的,不是自己不能断证,立刻就可以断证了,但是他们要生慈悲心,为了度化众生,他们要作梦中佛事。

第四、自舍命。菩萨能知有人必作无间罪业,将会受大苦果,如果没有其他办法、没有其他的方便来阻止此人的恶行,只有断其性命,才能让他不造恶因,免受地狱之苦。在这种情况下,菩萨宁可自己来承担杀业,受堕落恶道之苦,这称为代受。

《报恩经》中说:“菩萨知恩报恩,修大方便,利益众生,应识随宜,显示方便。”经中也讲了一个公案,在过去无畏王如来灭后,正法之中,还是无畏王正法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子,聪明机智,受持五戒。他因为有事情,同五百人结伴远行,当走到险路的时候,有五百群贼、土匪要来劫持他们。这五百土匪中,有一个人与这个婆罗门子曾经是好友,他知道这五百人将要被害的人中有他的好友,他就偷偷的来告诉这个婆罗门子。他说夜里会有群贼,我们这些土匪会来打劫你们,会要你们的性命,你们赶紧离开这里,别告诉你的同伴,你赶紧离开。婆罗门子心想,我要告诉了我的同伴,我的同伴肯定会害死这个土匪的,这样就会造作杀业,他的这五百同伴就会堕落恶道;如果不说,他自己先走了,又怕这五百个土匪害死他的同伴,这些群贼、这五百土匪也是要受恶道苦报的。想到这里,婆罗门子就把他昔日的同伴这个土匪给杀了,他宁可自己受三恶道的果报,然后他就告诉了他的同伴们。他的同伴们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作恶?婆罗门子就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的同伴们,他的同伴们听了以后,知道他能为了发起菩提心,不让他们堕落,非常的受感动,都发起了菩提心。这些土匪们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也都发起了菩提心,这个就是自舍命。

第五是由于初愿。菩萨从初发心时,就愿为众生受苦,所以到愿力成熟时,常处于恶道救拔受苦众生。比如地藏菩萨发愿,他在无量劫前就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直到现在,他所度化的众生,成佛的,已经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经中看,文殊菩萨以神通智慧力都说不能尽,他所度化的众生成佛。而地藏菩萨还在坚守着初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又比如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受生为一条大鱼,这个鱼身长一里多。海边有一个国家,遇到干旱之年颗粒不收,人们饥饿难忍,互相残食,人吃人。大鱼见了非常的难过,他就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消除众生的饥饿之苦,于是大鱼就游到岸边,搁浅在沙滩上。大家见了,就成群结伙的来割他的肉充饥,大鱼身上的肉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几个月下来,这个大鱼还是活着,鱼肉还在不停的长来供给人们。天神见了于心不忍,他来到大鱼跟前说,几个月来,你忍受着割肉的痛苦,怎么受得了呢,为什么不早些结束痛苦,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来摆脱割肉的剧苦呢?大鱼说,我如果死了,人们还是要互相吞吃的,我不忍心看到人吃人的惨剧。天神听了非常的感动,赞叹说,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你以后必定成佛来度化我等苦恼众生。又比如,佛放光加被令众生离苦,这些都属于由于初愿,代众生苦。

第六是同一真如性。菩萨的大愿和众生所受的苦报,都是同一真如本性。菩萨以具真如本性,而生起的这个大愿,潜入到真如性具的苦报当中悲心救苦,称为代受。就是说,菩萨和一切众生的真如本性都是同一的,都是平等的,所以代众生受苦。

第七是法界身。菩萨证得实相理体,以法界为身,与一切的众生自他无二,众生受苦即是菩萨受苦,所以称为代众生苦。

以上我们讲的菩萨代众生苦的七种,第一种是起大悲,这个只是意乐,也就是菩萨发心代众生苦;第二种修苦行和第三种留微惑是代众生苦的助缘;自舍命代众生苦,还有由于初愿、初发心的时候就愿代众生苦,这个是真实代受;最后两种同一真性,和平等法界身是称合法界理体的观照。由上论述可知,菩萨是决定可以代众生苦的。

那讲到这里,可能就有人又要问了,既然菩萨能代众生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众生在受苦呢?清凉大师说:“然约,有缘方能代尔。”意思是说,你要与菩萨有缘,也就是说,有缘的众生,菩萨才能代其受苦。在《华严疏钞》中还有另外两种含义:第一是业有定业和不定业,就是不定业可以代,定业不可以代受;第二种如果受苦时,对众生有益,菩萨就会让众生受一些有益的苦,这样才能让他真正的离苦得乐。

就像我们父母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以后,必须要施以一定的惩罚的,让他知道会有什么恶果,这样他也就不会再犯错了。再比如父母疼爱孩子,但是父母为了孩子的茁壮健康成长,也会把孩子教给一些严厉的老师来管教,老师的严厉,这样能帮助孩子将来可以健康成长。由此可知,虽然菩萨愿以平等心代一切众生受苦,但是因为由于众生无缘,或者为了众生能吃一些有益的苦,也就是说,能吃苦而能受益,所以现实世界仍有无量的受苦众生。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前面讲了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这是第三,回向实际理体。因为尽于法界,义同实际。《华严疏钞》中说:“所以要此三者,凡是菩萨,必大悲下化,大智上求,而离众生及菩提相。”意思是说,之所以要回向,要分为众生、菩提、实际这三处,是因为凡是菩萨,都必须因为大悲而下化众生,所以要回向众生;因为大智要上求佛道,所以要回向菩提;而离众生即菩提相,就是说,要离众生,离众生相,离菩提相,所以要回向实际,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诸法实相。要离众生相和菩提相,所以回向诸法实相,回向实际理体,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大家如果要是听过《心经》《金刚经》的,就能理解这一段话,要离众生相、要离菩提相、离相修行,所以要回向实际理体。师父这里怕大家听不懂,有点罗嗦。

另外众生、菩提、实际这三者之间,必定是相辅相助的,互相辅助,一即具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为证实相,为证诸法实相、法界理体,就必须要回向众生。因为度化众生能成就自利,断障证真,证真就是证真如本性,也必须要回向菩提。因为快速得菩提,具一切智,断于二障,然后才能究竟证得法身理体,方穷实际,这是为证真如实相。

又比如为救众生,为救众生就要必须回向实际。因为于惑自在,自己得自在了,这样才能教化众生。正如《净名经》中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你自己还在迷惑,你想救度众生到彼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为救众生必须回向实际,也必须回向菩提。为救众生也必须回向菩提,因为有智慧才能广利一切的众生。

再比如为得菩提,为了得菩提必须要回向众生。不度化众生不能证得菩提果,必须要修行六度万行,才能证菩提果,也必须回向实际。为证菩提也必须回向实际,不证诸法实相怎么能得菩提?综上所述,众生、菩提、实际这三者,必定是相辅相助的,一即具三,大家细细地听应该能听明白的。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这是总结修行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以上所说的十大愿王,是地上菩萨、或者十地后心法身大士所圆满具足的行愿。地上菩萨和等觉菩萨所具足的圆满行愿。但是作为初发心的菩萨,希望我们都是初发心的菩萨,对于十大愿王也应当一一发愿努力修行。

如果菩萨能对十大愿王随顺趣入,能得三大功德利益。第一个功德利益,能成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不无,个个本具,但是要修行我们才能证得。如果菩萨能依十大愿王修行,就能广度众生,使众生的善根成熟;第二个功德利益,能随顺无上菩提。众生在六道中受苦,菩萨观众生苦生起大悲心,由大悲心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就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普化众生同成佛道;第三个功德利益,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普贤十大愿王统摄一切诸愿,无有任何的遗余。全都统摄称为无有遗余。就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所以随顺趣入十大愿王,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就是能圆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这是普贤菩萨劝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会的诸大菩萨。其实也是在劝我们这些初发心的菩萨们,应知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微妙难思,所以应当发心学习。学习了普贤十大愿王,我们通过这十大称性大愿、称性行愿,使我们的心量拓展开了,认识到修行十大行愿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利益。修行十大愿王真的是自觉觉他、能够觉行圆满。

修持普贤十大行愿有此殊胜的功德利益,就知道我们现在能够学习普贤行愿是何等的殊胜,我们的因缘是何等的殊胜。所以还未修持普贤行愿的,一定要发起这个广大的心依法修行。已经在修行修持普贤行愿的这些发心菩萨们,要更加勇猛精进,直至圆满佛果,证得无上菩提。

好,谢谢大家。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鱼之属。予未出家时,持不杀戒,乃易以蔬果。家人虽三尺童子无不愕然,以为必不可。予燃香秉烛,高声白神云:某甲奉戒不杀。杀生以祭,不惟某甲之过,亦非神...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间的善法,只是修世间的善法;上福,就是他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能够行孝就是这个世间最大的福报。具诸烦恼的凡夫人。 所以他既没有出家,也不是居士,...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的回信,实则是对我们末世所有女子的谆谆教诲,实为无上法宝。在此篇中,印祖开示了一个极为简便、举一全收的办法:求佛力加持,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学习一遍,...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练,比较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想要逃避,有这种反应其实是正常的。现在的人和过去不一样,心不容易定下来,造成流动性高,变动频繁。所以工作变动性大,...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4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4

28、《净土四经》中无量寿经有何问题?《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也叫《十六观经》),这里名叫《净土三经》,加上《普贤行愿品》,叫做《净土四经》...

念佛为​什么不能消除业障?原因在这

念佛为​什么不能消除业障?原因在这

佛教文化告诉我们,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看《阿弥陀经》中介绍的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珍珠玛瑙、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铺底,极乐世界就是众生本来的真心,得到本来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