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以无尽的慈悲摄受众生


那么菩萨究竟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恒顺众生呢?以下是进一步的加以详细来说明。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大智度论》中说,“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嗔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也就是说,众生的病苦有两种,身病和心病。身病我们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疾病缠身带给我们很大的痛苦,甚至也会有心里的恐惧,作为修行人来说,疾病也是非常影响我们修行的。《华严经》中说:“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因为身体多病、心不安宁,就会影响我们修诸波罗蜜。《成实论》中也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如果没有病,我们修行可以长时间的用功;如果有疾病的话,则障碍我们的行道。所以众生在遭受病苦时,菩萨为作良医,对症下药,能让众生恢复健康,祛病延年。

心病也给众生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恐惧、嫉妒、愤怒、忧愁等不良的情绪,让众生苦不堪言。就像我们在讲经前要备课,如果心里面有烦恼,心肯定静不下来,备课的效果就深入不进去,那讲课的时候肯定就讲不好的。所以给我们的修行,身病心病都会带来很大的苦恼。这样就看我们的定力,任何的境界都把它当成一种锻炼,再大的情况把心静下来,这种愤怒忧愁随之就化为灰烬,就没有了。根本都是梦幻泡影,刹那生灭的,用我们的清净心来对治就可以的。如果没有这些,不明理不明白的话,就给我们的身苦和心苦,带来很大的修学上的障碍。

菩萨广学五明,不仅精通医术更精通佛法,能够帮助众生增长智慧,就像我刚才说的叫大家明理,能够降伏这些障碍、消除无明烦恼、恢复清净本性。我们现在修持普贤行愿,虽然还不具备高超的医术,对佛法也不是非常的精通,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发大愿心,去帮助众生摆脱痛苦。就像我们平时,众生生病时我们尽力的去做,虽说我们不会医术,但是我们可以供养药品、悉心照料;在众生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用佛法去开导他,帮助他去看破,继而能放下,帮助他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使他们能够身心自在。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众生有时会走错路迷失了方向,本来该往东走的最后向西了。菩萨遇到众生迷路,就会指引他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里的路也指人生道路,以世俗而言,做人要正直,我们说要做君子,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提升道德境界;以出世法来说,正路指的是菩提道,也就是成佛之路。众生无始以来,背觉合尘、迷失正道、误入歧途,不只是前程的危害,将来还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无穷,菩萨为了这些迷失正路的众生,指示正确的道路,让他们走向佛道,直至达到彼岸,离苦得乐,达到彼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众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让他们,我们以善巧方便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慢慢的了解佛法,循序渐进。根据他们的因缘来引导他们认识佛法,让他们认识到佛法是积极的,佛法的思想是符合哲学,是高度的智慧,这样不但自己能够摆脱烦恼得到利益,还能利益一切有缘的众生、利益社会。菩提道才是每个人都应当走的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众生处在黑暗之中摸索着前进,看不见道路,辨不清方向,菩萨用明灯为众生带来光明,使众生能大踏步的向前进。黑暗也比喻众生处在六道轮回的生死长夜之中,菩萨为众生演说正法,以智慧之光照耀沉溺于生死长夜中的众生,让他们永离一切,忧悲苦恼,了脱生死,直至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伏藏就是埋藏地下的宝藏,这里是比喻众生本有的佛性具足恒沙功德,只不过被烦恼所遮障了,以致于缺少福德智慧、轮回六道饱受困苦。菩萨了知众生本具功德法财,帮助众生铲除遮覆功德法财的烦恼,使众生能够受用自己本具的法财。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问: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有时会误了大事。佛教是理性的宗教,是科学的宗教,对待疾病要三管齐下:第一是医学;第二是科学;第三是佛法。遇到疾病就一直怀疑自己是...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

佛陀与武则天的前世

佛陀与武则天的前世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才能快乐、平静。】 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一个涵养不够深厚的人,他会把输跟赢看得很严重。 可是,一个悟道的人,...

印光法师:佛弟子万勿身上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法师:佛弟子万勿身上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崇音居士慧鉴: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

宣化上人: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

宣化上人: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

在一百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证果的阿罗汉。在大丛林的庙上,出家人过堂吃斋的时候,有时有几百个或几千个也不一定。若有三千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