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就是以这种态度,立“称赞如来”的愿

称赞如来

十大愿王第二条

真实的仰慕和对佛的称赞,

应该出自如佛一样的作为。

普贤菩萨第二大愿是称赞如来,如果您把它想成是世间惯用的赞美,那普贤菩萨的大愿就没什么意义了。难道佛也需要赞美吗?当然不是!佛不像凡夫,如果受到批评,就会难过;听到恭维,立刻开朗起来。佛不受毁誉的影响,这也是佛与凡夫不同之处。

您可能奇怪,既然佛不需要赞美,为什么要称赞如来呢?人们互相称赞时,经常都暗藏着某种动机。有时动机是很明显的,比如:有些人猛向有钱人献殷勤,为了自己也想分得一杯羹;或者对有权势的人倍加恭维,为了要和他拉拢关系。然而有时动机是很微细的,例如我们称赞他人,有时是为了获得关爱与注意;有时是因为自己的嫉妒,而暗暗地希望他人的失败。每一种情况都不一样,不过绝少能看到出于真心的称赞。当然,普贤菩萨不是发愿来修行这类世间的赞美。

那普贤菩萨所谓的称赞是什么呢?为便于了解,我们不妨想想敬仰和启发这两件事。比如,诗人往往写诗颂赞启发他们的景物。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并不期望回报。称赞是对他们所经验到的,发出一种自然的反应,没有内在动机。同样,有时我们遇到或读到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具有我们所仰慕的气质,因此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普贤菩萨就是以这种态度,立“称赞如来”的愿。

那么,普贤菩萨所仰慕和希望做到如诸佛的又是什么呢?一方面,佛陀与凡夫俗子迥然不同,凡夫贪婪自私,而佛不是。凡夫迷惑有烦恼,而佛没有──佛是智慧的化身。不过,也可以说佛与众生没有差别,因为一切人都具有佛的智慧,只不过被无明与欲望遮盖住了。所以真实的仰慕和对佛的称赞,应该出自如佛一样的作为。

要怎么做呢?当我们以一颗真心称赞如来,我们不仅称赞诸佛的良善气质,更是对佛陀的道德与智慧深深地存一份认知与向往。例如人们念诵的偈颂: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念这首偈颂时,我们了解佛陀伟大的智慧,同时自己也在修慧,因为这时我们没有造罪,也不会打妄想,还会现出自己的智慧光。

因为称赞如来基本上与世俗的赞美不同,它没有任何动机,同时不光是言语,还要行动。 因此,称赞如来可以不限于读、写偈颂而已。如果我们人,每一个动作都用智慧和慈悲,表现自己对诸佛的敬仰,乃至于想同他一样,就是称赞如来。

总之,一个人可以用少欲和慈悲的生活来称赞。我们可用各种方式、在所做的任何工作中,乃至于经由艺术、音乐、写作、教育来称赞如来。如果我们如此诚恳,不但自己能改变,同时还会感化其他的人来学习。

最后,称赞如来的人,也必能得其利益。虽然造种想要如佛的敬仰与启示,不是发自于世俗有所求的赞美,但它的报酬却更大!我们若能尽力达到佛陀那样,真正地称赞如来,那么就能渐渐去除烦恼,得到快乐、和平。这比你讨好世上最富有、最聪明、有最多关系的人,所能冀望获得的更多。不要抱着有所得的心,结果所得是无可比拟的。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286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法语:教导子女的好典范

净空法师法语:教导子女的好典范

「爱就是弟子规的圆满落实,也是人类智慧经验的承传」。中国古圣先贤,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把这个传下去,这就是教学。特别是家教,中国人非常重视家教,教导子女从什么时...

宣化上人: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

宣化上人: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哀告现前大众”:我啊!泣不成声的,很哀痛的,告诉现前大众。大众就包括出家人、在家人,和一切的众生;不单人,乃至于其他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大就是...

宣化上人:念佛如同打电话

宣化上人:念佛如同打电话

念念真诚念念通 默默感应默默中 直至山穷水尽处 逍遥法界任西东 刚才所说偈颂,大家能不能了悟其中的真义?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从口中发出的,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若只存有第二个念──口念...

「勤劳」出穷人

「勤劳」出穷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成谋食。但你如果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即便你大学毕业还照样下岗,找不到工作;硕士研究生毕业照样去卖猪肉,这是因果的法则。古人都很相信这一点,我们现在...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不能亲自瞻礼到佛陀的金容,每念及此,不禁就令人想到古人说的: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名高僧。十九岁投宜兴馨山天隐圆修禅师,受具足戒,未及两年,大彻大悟,后嗣其法,传临济宗。1658年师奉诏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大法,受封大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