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三讲 ⑩ 所谓同行菩萨,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修行以外,还希望身边招感到跟我们一样的,发起菩提心的同修。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我希望所有与我同一志向,同一方向的菩提道友,大家能聚会一处。大家身口意三业皆清净无染,以一致的行愿在一起共同修学。 通常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是独行一个人修行的话,可能障碍会比较大。那么在这里,就希望我们归同到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修道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互相提携,互相鼓励,辗转相教,彼此在菩提道上,互相增进。如果是一个人修行的话,有可能自己已经走偏了,却没有人来提醒你,纠正你;有可能自己遇到很多世俗的违缘障碍,却没有人来支持你,帮助你。有可能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的这条菩提之路就再也走不下去了。 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发愿,能遇到行愿一致的同修,大家在一起圆满道业。我觉得新加坡居士林,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把同修净土的道友,都感召到一起。所以每一次,我从饭堂里经过,都会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看到大家到这里来,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他们到佛堂去念佛,到经堂里听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这样一个清净团队来支持自己,成就自己,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违缘,比方说家庭的阻碍呀,或者是世俗朋友的障碍呀,这些都会影响我们。但如果在遇到违缘时,有一个团队可以依靠,在遇到困难时,有一个团队来支持你,这是多么幸运的事,非常的不容易啊!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珍惜居士林,这样一个清净团队。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发愿,“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在这里,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愿望,应该是一致的,大家共同修学,共同成就。 令善知识欢喜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利益过我的,对我有帮助的善知识,凡是跟我开显过普贤行愿的老师,我希望能常常与他们一起聚会,听从他们的教诫,而且我的行为能常常让善知识高兴,能让他们心生欢喜。 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的,说什么事情能让自己的善知识高兴呢?就是如教修行,这个是让善知识最高兴的。要让佛高兴,也必须如教修行。所以在供养里面,法供养是最殊胜的供养,我们如果能够以如教修行来供养佛,供养善知识,是让他们最欢喜的事。 所以如果要让善知识高兴,就要作到,他怎么教导我们,我们就怎么做,以这个来令善知识欢喜。 如来现前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希望我能常常亲见诸佛,在佛四周有海会菩萨围绕,希望我能在他们面前广兴供养,以此虔诚供养,尽未来劫无有疲倦,无有厌烦。 菩萨称为佛子,假如现在在座的道友发起了菩提心,那也可以称你作佛子。在称呼上,我们可以把自己称作佛的儿子。作为佛子要作的事业没有别的,度众生是佛的事业,当然也是作儿子的事业,所以能够称作佛子的一定是发了菩提心的众生。 希望常常见佛,见佛作什么?为了能够在佛面前行广大供养,说到行广大供养,我再提醒一下,不仅仅是说我们以鲜花灯涂来供养佛,还可以用如教修行来供养佛,这一种供养是更殊胜的供养,以此供养永无疲厌。 第二十一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请放掌。上一堂课,我们将第七品,简略的用心地法,向同修报告...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商家大都供奉财神爷,甚至居家生活也总是说:和气生财,可见财富为大家所追求。 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有四点看法: 第一,非分之财不...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有超脱世间的大觉悟,而后以护念众生的大慈悲、施其适应世间的大方便。其说如下。 菩提心为因 菩提即觉义,因即种子,言可依之以得果故。此所云觉,非世间觉...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有了珍贵的人身并且希望修持佛法,但是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 第二种逆境是恶友的影响。... 东晋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率缁白二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其中有一个比丘叫僧济法师,他在生重病的时候,慧远大师去看望他,给他一个蜡烛,告诉他:汝可运心安养。 运心就是作意系念极乐世界。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