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34)

第三讲  ⑩
果平法师 讲授  
 
同行菩萨

所谓同行菩萨,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修行以外,还希望身边招感到跟我们一样的,发起菩提心的同修。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我希望所有与我同一志向,同一方向的菩提道友,大家能聚会一处。大家身口意三业皆清净无染,以一致的行愿在一起共同修学。

通常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是独行一个人修行的话,可能障碍会比较大。那么在这里,就希望我们归同到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修道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互相提携,互相鼓励,辗转相教,彼此在菩提道上,互相增进。如果是一个人修行的话,有可能自己已经走偏了,却没有人来提醒你,纠正你;有可能自己遇到很多世俗的违缘障碍,却没有人来支持你,帮助你。有可能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的这条菩提之路就再也走不下去了。

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发愿,能遇到行愿一致的同修,大家在一起圆满道业。我觉得新加坡居士林,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把同修净土的道友,都感召到一起。所以每一次,我从饭堂里经过,都会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看到大家到这里来,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他们到佛堂去念佛,到经堂里听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这样一个清净团队来支持自己,成就自己,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违缘,比方说家庭的阻碍呀,或者是世俗朋友的障碍呀,这些都会影响我们。但如果在遇到违缘时,有一个团队可以依靠,在遇到困难时,有一个团队来支持你,这是多么幸运的事,非常的不容易啊!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珍惜居士林,这样一个清净团队。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发愿,“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在这里,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愿望,应该是一致的,大家共同修学,共同成就。

令善知识欢喜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利益过我的,对我有帮助的善知识,凡是跟我开显过普贤行愿的老师,我希望能常常与他们一起聚会,听从他们的教诫,而且我的行为能常常让善知识高兴,能让他们心生欢喜。

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的,说什么事情能让自己的善知识高兴呢?就是如教修行,这个是让善知识最高兴的。要让佛高兴,也必须如教修行。所以在供养里面,法供养是最殊胜的供养,我们如果能够以如教修行来供养佛,供养善知识,是让他们最欢喜的事。

所以如果要让善知识高兴,就要作到,他怎么教导我们,我们就怎么做,以这个来令善知识欢喜。

如来现前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希望我能常常亲见诸佛,在佛四周有海会菩萨围绕,希望我能在他们面前广兴供养,以此虔诚供养,尽未来劫无有疲倦,无有厌烦。

菩萨称为佛子,假如现在在座的道友发起了菩提心,那也可以称你作佛子。在称呼上,我们可以把自己称作佛的儿子。作为佛子要作的事业没有别的,度众生是佛的事业,当然也是作儿子的事业,所以能够称作佛子的一定是发了菩提心的众生。

希望常常见佛,见佛作什么?为了能够在佛面前行广大供养,说到行广大供养,我再提醒一下,不仅仅是说我们以鲜花灯涂来供养佛,还可以用如教修行来供养佛,这一种供养是更殊胜的供养,以此供养永无疲厌。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法师小传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幼攻儒书,21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行脚参方,博学多闻,勤于劳作苦行,而以净土法门为根本之修持。33岁,由北京至普...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在这个法会上,就对着佛以及与会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劝说阎浮提众生在临终之日,有一件千万不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能杀生,不能制造其他的恶缘。 比如说临...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时内蒙一带傅作义将军抗击日伪军的战事。 印祖说:战争的事情还在激烈地进行,灾祸极惨,我们中国忠勇的战士在那里浴血奋战。在战争当中,老百姓就苦了,或血...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3》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们水陆前一个月义工大会。每年这个水陆前的一个月,我们都有义工大会,这个义工大会,大部分的人国语都听得懂;一些年岁大的老菩萨,在厨房跟我讲:您讲这个国语,我都听不懂,希望义...

达照法师:明了我们的觉性

达照法师:明了我们的觉性

接下来给大家谈觉悟。觉悟是个大的题目。在生活中、工作中,别人说你的思想要觉悟一点、做事要自觉一点。这个觉是证悟的觉察,不是书本上从概念到概念的记忆、不是把这段话背下来,而是你亲自感受到了、感觉到了你的...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在中国禅宗的传承上,至今尚有临济和曹洞两个宗派,教人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临济宗的方法是参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