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0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三讲 ⑥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我在修菩萨道的时候,自己虽然还没有开悟成佛,但希望自己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修行,都能够具宿命通,能够忆念初发心,能够不忘菩提誓言。 一切趣,指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假如我在地狱道中,我希望自己是有菩提心的地狱众生;假如我在恶鬼道中,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菩提心的恶鬼众生;假如我在畜生道中,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菩提心的畜生。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当然是可能的。如果我们念念都是这样发愿的话,有一天自己下堕到地狱,当这种菩提心念在内心生起时,地狱境象会立即从眼前消失。为什么?因为下堕地狱的因是什么?是争斗,是嗔恨,如果我们在地狱道还能够忆念众生,生起要救度一切众生的心,那么地狱会马上化为天堂。 如果我们下堕到恶鬼道,下堕恶鬼道的因是悭贪。如果在恶鬼道,我们还能够忆念众生,希望救度所有的众生,让他们究竟成佛,那恶鬼道也会在我们菩提心生起的同时,立即消失。 所有的六道,其实是由我们自己的内心所感招的,自己内心是怎么样的状态,就会招感到相应的一道。就说我们人道吧,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活得很快乐,有的人却充满了忧愁,总是快乐不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佛告诉我们,利益众生是快乐的源泉,执爱自己却是痛苦的根源。 我执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如果对自己执着越重,则痛苦也就越大,放下我执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去想想别人,多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母女两个人,遇到恒河泛滥,涨大水的时候,因为洪水太猛,母亲被水冲走了,同时女儿也被水冲走了。母亲被冲走的时候,心里只忆念着她的女儿,想:我被冲走了,希望我的女儿是安全的。女儿被冲走的时候,她也没有想到她自己,而是想到自己的母亲,她想:我被冲走了,希望我的母亲是安全的。 就因为她们母女两人临终都有这样的善念,也就是没有执爱自己,而是考虑到对方的安危。结果这两个人,都因为临终的善念往生到了天界。 如果说我们永远只想自己,就会永远觉得这也不如意,那也不如意。其实这只是在给自己找烦恼、找痛苦,没有人能带给我们痛苦、烦恼,烦恼永远是自己的!如果我们能够心意开解,真正地多替他人着想的话,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那么在普贤行愿里,便要求我们在发菩提心的时候要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在修菩萨道当中,能够永远忆念,永远不忘自己的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在菩萨因地时,就是世世不离菩提心。在佛的传记里面,佛也有当过鸽子,美丽的九色鹿等等,在当这些畜生的时候,他并没有忘掉自己在燃灯佛面前发起的菩提心。当这只有菩提心的鸽子,看到森林着火时,想到森林中的其它同伴会因此而葬身火海,于是便拼着命要救火。鸽子虽然很小,但他把自己全身羽毛打湿,希望用身上的水把森林的大火扑灭,这就是菩提心。 世间所有能感人的事迹一定是忘记自己,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也要像佛一样,在任何一道,都能忆念菩提心,能够“一切趣中成宿命”。 正慈方丈在慈湖禅院念佛开示录 时间:2007年2月24日与慈湖禅院 首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福慧增长、求福求慧、六时吉祥... 现在回到正题,我觉得中国的一些话,有自相矛盾处。所以今天中午我提出来讨论,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是一句对一句错?结果众说纷纭。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 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东西,就会有冲突! 两个国家会打仗,两个民族会斗争,两个兄弟会阋墙。牙齿和舌头虽然功能不一,但因朝夕相处在一起,牙齿也会咬到舌头;水火本来各不相干,但是水能浇灭火焰,火也能蒸发水源...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储备寺里的日用所需,化冬的僧人首站就到大护法甘居士的府上叩门。 甘居士出来应门,一看是药山禅师寺里的僧人,知道是化冬的时候到了,但... 有一天,从高雄回山,依空法师同行,途中他忽然问我:您一生中最得意的性格是什么?我随口答道:从善如流。过后认真回忆往事,发觉从善如流的确为我带来宽广的人生。 十二岁披剃出家以后,师父志开上人命我进入栖霞...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本来是用一乘法来度众生的,但一乘法他信不及,感觉到五百由旬的地方很遥远,甚至走路都不想走,不想起步修行,所以佛应这样的根机众生就在三百由旬当中变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