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6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26)

第三讲  ②

果平法师 讲授  
 
下面是长行,“善男子,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涅槃者”。这就是说,十方刹土如果有佛要示现涅槃,“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这是把请佛住世,扩展开来讲,如果遇到一切对我们有利益的善知识要入灭,我都要殷勤地劝请,希望他们不要入涅槃,这里包括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

除佛之外,还要劝请其它圣者不入涅槃。首先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还有声闻、缘觉二乘圣人,还有就是在小乘圣人里处在学位的圣者,以及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乃至一切对众生有恩的诸善知识,能够跟众生说一句一偈,能够让众生善根增长,把众生引入善途的所有老师,“我悉劝请。莫入涅槃。”我都殷勤地劝请他们,希望他们不要入于涅槃。这些善知识能够久住世一天,就能够多教化众生一天,多带领众生一天,对于还处在愚昧状态的凡夫,是非常需要和庆幸的事。

关于善知识的重要,阿难跟佛有一段对话。阿难曾对佛说,“善知识对修行者来说很重要,他是修行者成就的一半吧。”阿难的意思是,假如遇到一位善知识,你能够听他讲法,追随他修行的话,你的成就起码有一半的希望。也许我们都会觉得阿难说的有道理,会赞同阿难的话。但佛听后却否定了,说,“不对,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全部。”

初听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会赞同阿难的说法,但是如果细细去想的话,佛陀的说法才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化,我们修行连走哪一条路都不知道,尽管自己每天很用功,期待着证悟,但是有可能自己已经南辕北辙了,本意要往南边走,现在却往北边跑了,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如果有一个过来人,给我们作一些方向性的指点,我们就不可能反道而行,离目标越来越远。

或者有的时候,自己在修道的过程中自己迷惑了,却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往左边,还是应该往右边,我们徘徊在路中不知所措。这时候,多么希望有一位向导来全权带领自己。

所以,善知识在我们修道过程中,就像一个过来人、一个向导。比方说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途十分艰辛,道路充满了陷阱,路中还有很多叉路口,并且沿途都有倒引鬼企图来迷惑我们,我们自己孤身一人上路,怎样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靠一张地图显然是不够的。最保险的就是有一个人,他已经走过这条路了,由他来作向导带自己。跟随他的足迹,我们可以通过险途,安全到达目的地。

所以在这里,佛对阿难说:“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全部。”我们如果能够跟随一个善知识,能够听从他的言教,能够百依百顺地去追随他,那自己的成就就有保障了。所以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重要,所以对一切能够带领我们入善道的善知识,要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能够时常听闻他们的教诫。

“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善知识住世,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劝请他留下来,最终希望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这句话就说了,“利乐一切有情”,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益帮助一切众生,让痛苦众生能够离苦得乐。善知识把自己的修行经验告诉我们,把佛陀的智慧明灯,传递到我们的手上,让我们能够脱离黑暗,远离颠倒。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修请佛住世支时,我希望自己的誓愿是无穷尽的,直到众生度尽祈请乃尽。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自我的肯定、成长、消融》

圣严法师《自我的肯定、成长、消融》

我在法鼓山的禅修营中,经常强调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但自我成长之后则要自我消融,人格的升华,便为清净心的完成。 成功或失败,不可以有形或无形的名利权位势力作衡量。你们看我与诸位将来谁先成佛?你们可能认为...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究竟如何才能进步?」 我说:「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也觉得没有进步。但我不问有没有进步,永远把自己当『初发心』者,天天是新出发,念念是新。时时保持新鲜...

学佛感悟词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2

学佛感悟词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2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26:舍利出妙音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清风送梵呗,净土萦妙音。天籁之音颂大乘,修...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并没有荒废修净土法门,实在很值得赞美。而你说身心不安之至,不知道是因为境遇不好...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细相,就是烦恼了,烦恼就从无明生出来的。一念不觉就指着无明说的,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 但是我们从凡夫要断这个三相的时候,到八地菩萨断现...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 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