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圆寂纪念日

布袋和尚,据说是五代梁时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也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契此身体胖胖的,肚子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据《释氏稽古略》记载,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坐化,示灭之前,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之上,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从此,民间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化身。中国的圣迹高僧是很有传统的。南朝有圣僧宝志,传为观音化身。唐朝末年,金地藏自新罗来,在安徽池州九华山苦行,是为地藏菩萨化身显圣。更为著名的就是济公和尚了。这些神僧也有不少留下了艺术形象,但最为普及的仍为布袋弥勒。

唐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弥勒佛像均让位于中国高僧布袋和尚了。现知最早的布袋和尚像是在杭州西湖石窟造像之中的南宋阶段的布袋弥勒佛,江西赣州有通天岩石窟,其中也有着布袋和尚的雕像。“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逐渐成为佛教人生观最重要的写照。弥勒佛从造型到观念都民间化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心中最为熟知又极为亲切的佛像。

大肚弥勒天天笑口常开,这个笑,可不是傻笑、坏笑,而是慈悲、悲悯的笑,给人带来的是欢喜、希望和光明。我们应该学习弥勒菩萨的大度、放下、自在与洒脱。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无缘者,无法度脱,无缘者难度。每一部经它含的内容、每一部经的内容,它给到我们的加持力,我们能得到解脱,各个经的因缘都不一样。 例如说我们听《华严经》...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我常想,自己真的就是罪恶生死凡夫,往生时也只配下品下生,这样想对吗? 大安法师答: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意谓立志追求最高的目标,结果得到的仅...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事后却又懊悔不已。 情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情操,例如哲...

蟒蛇护金

蟒蛇护金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钱员外,一生胼手胝足地攒聚了许多的财富。他虽然腰缠万贯、富甲天下,但是不仅不能行善乐施于亲朋好友,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非常的悭吝,甚至规定家人一天只能使用多少金钱于日用所需。村里发生了急...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这是鼎卦九四爻的爻辞。鼎折足是断了一只脚的鼎。鼎字原来是个图案,现在...

面对五浊,我们负有责任

面对五浊,我们负有责任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为五浊恶世,劫浊,劫是个时间的概念。这个时代各种浊染的法都聚集在一起。从人心来看,自私自利。放纵贪、瞋的欲望,导致了生态、环境、饮食安全、道德、战争等诸多问题,这些聚集在一起,就是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