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 ◎ 印海 著 甲(一) 序起分 乙一 证信起 如是我闻: 每部经典都可分为三大部份:(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本经依照太虚大师所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的分科,较为简要、明了。序分有二:(一)证信序,(二)发起序,前者是通序,后者是别序。(一)证信序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证信本经是阿难亲闻,佛陀亲口宣说,有时间、处所及听法大众。(二)发起序是记述一部经之特殊因缘,或因弟子问,或因佛观察听法大众根机淳熟,放光集众无问自说。本经出广长舌,放千光明,一一光中有无量化佛,异口同音,说不可思议陀罗尼法。当释尊自己演说百亿陀罗尼门时,弥勒悟解过人,当下即得百万亿陀罗尼门出位授记。此为本经发起序之特殊因缘。 “如是”二字是信成就,表示佛曾经如此说。 如是二字本有信顺之义:“信为入法之初基”;“顺则师资之道成”,因听者生信,佛所说之法皆可顺从,由顺从故师资关系方能建立。 “我闻”是闻成就。阿难是结集经者。指自身说:如是之佛法,我亲自从佛处听闻而来。或佛弟子间展转传闻:诸佛说法为破除众生我执,为何不称“无我”闻,而说“我”闻?答有四种原因:故称“我闻”:一因言说上方便,若说无我,不知所表明是谁?二以随顺世间习俗,自指为我。三为除众生无我的恐怖,若说无我,到底为谁修学?四佛虽说无我之理,但不否认世间有自、他,染、净,善、恶因果,差别事相,故称为“我”闻。 闻是听闻,由耳根发识,听受所说。依佛法说:必须根、识、心所、外境四法和合才可名闻。这四个字置于每部经前,是结集三藏者,依于如来言教,并非自撰,为使众生恭敬生信,故说“如是我闻”。 一时, 指说法的时候。听法者根机成熟,感佛所说。说法者慈悲演说,从始至终,所说事毕。总名一时。 佛 梵语佛陀Buddha,译为觉者,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尊为佛。就我们这一世界说,指释迦牟尼佛。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是本经说法处,梵语Sravasti,此云舍卫城,为当时中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舍卫城译为丰德城,此城为国都,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人民生活富裕,出产丰溢,加之人文荟集,并且修道之人亦众,故称丰德。祇园,此云誓多林Jetavana,或意译为殊胜,这本是祇陀太子之名。传说:当太子诞生时,因邻国正来侵犯,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所以取此名,表示庆祝。给孤独即须达多Sudatta长者,此云善施,长者乐善好施,仁慈为怀,周济贫乏,哀恤孤老,为有名之大慈善家,时人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为娶儿媳,曾往摩竭陀国之王舍城,得知佛德崇高。发心礼请佛陀到舍卫城,说法度生。佛以出家之人当须寂静。舍卫城中人口众多,闹嚷不宁,希望能在该城之南,五、六里许一祇陀太子之林园,该处平坦宽广,泉林茂盛,建筑伽蓝,安僧弘法。善施长者心生欢喜,即于祇陀太子商谈购地建筑僧舍之事,祇陀太子当时心中并不同意因而戏语说:“除非以金布地,厚敷五寸,即可卖之”。善施长者满口承认,毫无吝意,即以黄金布地,直至金库殆尽,亦所不惜。祇陀太子为给孤独长者喜舍心之所感,即对长者说:“园地当属长者,树林应属于我”。因此两人共同发心,供养三宝,成就此一大功德。故经中多称“祇(陀)树给孤独园”,此园为释尊在世常驻说法之处所。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第一是报恩的福田。就是首先报恩就是对我们有恩德的人,你要去回报。经典上说,你知恩不报,这是地狱的因,是要下地狱的。 那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是谁?首先...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疑鬼。若父母就经常哄骗孩子,孩子自然也学会骗人,因此让人误以为人天生好像就是多疑的。 有的人被骗了以后,还是继续相信人,结果一次一次地受骗,又一次一次... 问:因为胰脏癌症指数偏高,在做全身的检查,等待医生的检查结果,确定是不是有癌细胞,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就像被法官判死刑那么痛苦,请法师开示如何为自己消灾解难? 答:学佛在解脱道,我们要认为自己随时都会死... 第三十七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地藏经》,要讲圆满的。 这... 弥勒法门与净土信仰 宏印法师主讲 慈德居士笔记 前言 我相信中国的佛教徒都知道菩萨中有一尊称作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是很福相,每间佛寺之山门都可见到这位肚... 佛陀的二十二相 1、牛王眼相: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 2、八梵音相:恒以软语,实语教化众生。 3、无见顶相: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 4、白毫光相:不诳一切诸众生故。 5、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