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9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9) ◎ 印海 著 发愿求生兜率的行者,虽未断烦恼,但能行六事法,必定往生,如得六通,与圣者一样,来去自在。 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 易行道的修行方法,多以持名观像为方便。此处系念是将心想念弥勒的形像,念兹在兹,而不舍离,久之,观想成就,自然见到弥勒现前。同时口中恒常称念弥勒名号,久之亦得三昧。世亲著净土往生论中有五门修行法:一、礼拜门:供奉弥勒圣像,恭敬礼拜,希求能生兜率陀天,亲觐弥勒。二、赞叹门:至心称赞一生补处菩萨,希菩萨智光加被,能生彼天。此中赞叹门即是说明持名修行法。三、作愿门:发深切之愿,愿生彼天,修习菩萨曾经所修法门,所成就的功德。即下文所说,发愿于‘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四、观察门:观察兜率天上依报庄严,及彼弥勒菩萨,天众正报庄严。今系念菩萨形像,亦属观察门,观察菩萨圣相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令人爱敬。五、回向门:不舍一切众生,所作功德,回向众生皆得往生兜率天宫,亲近弥勒,若修此五门,并资以前文所说六法行事,决定往生彼天无疑了。 如是等辈,若念一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 正明发愿。如是修行六事法诸位行者,进而若于短时期中受持在家居士所修的八关斋戒,信乐受持,于一念中,至心不犯,加之、修诸清净功德,发愿资助,决定可以往生。八斋戒已如前文说。发愿是一种立志,将此一切戒德,净业回向,作为往生资粮。若能发一念心,清净持戒,尚可往生,何况多时,常修八关斋戒,集诸净业功德? 庚三 往生 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 往生是上天的同义语,平常修净土行者多注重于来生的利益,希望后一生中比今生更为理想幸福,所谓后世乐。本经特重视往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故释尊作证说明,倘若能如前文所说修六事法,持八关斋,乃至一念顷,同时发愿往生,当吾人一旦命终,很快的时间,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举喻说,如同一位有大力的壮士,将弯屈的手臂伸直地一样迅速。修西方净土回向中亦有“屈伸臂顷到莲池”之说。本经中特别说明往生之迅速,证明兜率净业成就后,一旦命终,随即往生,只要将此人间业报身一放下,不需经过中有身(死有到生有的桥梁)出现,当下即能往生兜率。普通常人从死后到生前,由于没有极重的善业和恶业,依部份佛法说,均须经过中有身的阶段才能投胎,或称结生。作极恶业者,为五逆十恶之人,此间生命崩溃,当下即堕三涂。往生净土者,因善业淳熟,愿力强大,或仗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当下往生,此约往生时速说。往生后,即以莲花化生,于莲花中结跏趺坐,这证明生于彼天,住清净行,离诸胞胎之浊染,又能于莲花上跏趺而坐,表示将亲近弥勒,闻法悟道,伏除烦恼,决定能出生死之苦海。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样,喜欢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有一天,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结缘总比结怨好,深深打动我顽强的心扉,回忆过去我经常因为执著、好斗而结下许多怨尤,想想实在没有...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忘了。 但往往有人一碰到灾难现前,或者一辆车正碰到身上来,或者地震、海啸、泥石流碰到这些死亡威胁的时候,可能他本能地就会叫我的妈呀,叫爹叫娘。那叫爹...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或曰:得无类告子之强制其心而不动乎? 是不然! 告子之不动心,念起即遏,遏捺令静。今之制心,是制使归于一处,不杂用心。 则彼是灰心不起...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如果我们一切的... 问: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陀佛、观音、势至也有过诅咒他们的念头,不知是否障碍往生? 大安法师答:你这个人可是业障深重啊,诅咒人,还把佛菩萨都诅咒上了!当你诅咒阿弥陀佛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