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1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1)

◎ 印海 著
 
庚六 结成
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

总结上文共有四小段说明值遇诸佛圣众,获得法益。

一、现在上生兜率值遇弥勒得闻法益:菩萨已在内院说法度生,吾人只要能清净三业,本经说以身礼拜佛像,口称叹佛的功德,心观想、系念佛的相好庄严,自然能使三业清净。加之前文所说六事法门齐修,命终后决定可以生天,见佛闻法,随修六法,少净三业,只要上生,自然获得不退。

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

二、将来随弥勒下生得闻法益:菩萨在天宫说法四千岁后,下生人间,只要六事齐修,三业清净,上品上生者,行者当随菩萨下生人间,初会闻法开悟证果。成佛是一件很难的事,先上生亲近弥勒菩萨,菩萨下生又跟随下生,听闻佛法。同时,以此因缘善根,将来可以亲近未来无量诸佛,承事供养,要深植此菩提善根,待福慧圆满具足,才能成办佛果。

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

三、未来世值贤劫一切佛闻法益:因行者具备善业及正见,不但亲近弥勒佛,亦得值遇贤劫诸佛。贤劫是说吾人所主娑婆五浊恶世,修行甚难,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众生,故称贤劫。

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四、后后生中值遇诸佛获得法益:星宿劫说明贤劫千佛以后又有星宿劫,无量诸佛如列星罗布,形容诸佛无量无边,依大乘涅槃经说: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所亲近诸佛,无量无边,共有四依,依是依靠,如幼儿依靠父母。“初依:在地前,逢遇五恒沙佛。二依:在前六地,逢遇六恒沙佛。三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沙佛。四依:在十地,逢遇八恒沙佛。”此四依菩萨共需亲近二十六恒沙诸佛,才能获得无上智慧福德,最后自己成佛。依小乘说:一人若能成佛,必需修三大阿僧祇劫,福慧圆满,才能圆满佛果。第一大劫值逢七万五千佛,第二大劫逢遇七万六千佛,第三大劫值遇七万七千佛,行者必需于每一佛前亲近承事,供养植福。而蒙一一诸佛亲自授菩提记,将来才能成佛。

此中有贤劫诸佛,星宿劫诸佛,未说到庄严劫,因为庄严劫已成过去。此三劫的成立,是依据观乐上菩萨经说:“尔时释迦佛告大众云:‘我曾往昔,于妙光如来末法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心生欢喜,后教他人,他人闻已,转转相教,乃至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深心敬礼,则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罪。其千人者,华光佛为首,至毗舍佛,于过去庄严劫中得成佛。此中千佛,拘留孙佛为首,至楼至,贤劫中得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至须弥相佛,于未来星宿劫,当得作佛。’”此上说明三劫中至少有三千佛出世。修弥勒净土行者,将于贤劫、未来星宿劫中值遇诸佛而获法益,并蒙授记。此中授记有二:现在得弥勒授记,如下文说:“若皈依弥勒菩萨成佛……见佛光明,即得授记”。后世蒙诸佛授记,即前文所说:“于星宿劫……于诸佛前,受菩提记。”事实上亦于贤劫中未来一切诸佛前,皆蒙授记作佛。

授记作佛在佛法中有何特殊意义?何故诸佛要为修行者授记?授记本是一种印证,或者说是佛的方便鼓励行者向上,给予行者无穷希望。诸佛皆获宿命,天眼诸神通妙用,得知行者功行,所得果报。这是诸佛的高见远瞩。同时证实有因必得其果。如国王为太子举行灌顶之大典,将来有资格继承王位。蒙佛授记亦有如此鼓励之意,能令他人起敬仰之心。这证明佛之慈悲不舍众生。主要是行者行位已高,必得诸佛之授记证明。

诸佛有三身,现以何身为众生授记?一说若为二乘或地前菩萨授记,唯是化身;若为地上菩萨授记,通于报身。今说化身佛亦为地上菩萨,应身亦为二乘,凡夫授记。如佛地论说:“神力加持而令暂见故。法身虽说法,说法与授记,义有异故,可方授记者,必是化身及他受用身也”。他受用身是为地上菩萨所示现,亦称报身。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为警察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警察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为人民的保姆--警察,至诚恳切向您祈愿。 因为,他们没有魁梧的身躯,却需要具备坚毅的勇气;他们没有强势的地位,却需要负起安民的责任;他们没有英雄的标章,却需要富有冒险的精神;他们...

念佛的胜妙功德无穷无尽

念佛的胜妙功德无穷无尽

执持名号,一定会有功德的,而且极为殊胜,极为不可思议。从念佛法门的终极目标来看,是要蒙佛接引,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世间念佛的过程当中,也有种种胜妙的功德。古往今来,如果说谈奇迹的话,念佛感应...

蔡礼旭:如何亲师合作教育子女

蔡礼旭:如何亲师合作教育子女

    老师未论不足 先说优点 我自己在教书当中,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很优秀!但是当分配他扫地时,他...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这个时候,心不安的时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参禅。做什么?读诵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第二...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岂曰:...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的代表。尤其庄子晓梦迷蝶的典故,一直是许多人不断探究的问题。有这么一则关于庄子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夫妇外出旅行,在幽静的乡间小路愉快地散步。两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