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八)

弥勒法门与人间佛教

弥勒法门与人间佛教思想关系十分密切。近代以来中国民间的弥勒信仰已经日益世俗化,并逐渐与学术界和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合流。可以说,弥勒法门既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渊源,又是人间佛教思想在宗教实践方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代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曾积极倡导人生佛教思想,大力弘扬弥勒教法,试图创立宗奉弥勒经典的“慈宗”。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着眼于“人生”的改善与“世间”的改造,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先导。太虚大师的后继者慈航法师也力弘弥勒法门。除此之外,当代佛教界提倡人间佛教的高僧大德不乏其人,较有影响的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台湾的星云大师和圣严法师等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太虚大师的弟子印顺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念,致力于倡导人间佛教,强调净土信仰应重在创建人间净土。印顺法师充分肯定了净土在佛法中的意义,也充分肯定了兜率净土的重要性。“因为佛在人间成佛以前,最后身菩萨在兜率天,从此而降诞人间的。释迦佛是如此,将来弥勒佛也是如此。” 但印顺法师也明确指出:弥勒信仰的重心不是兜率净土,而是人间净土。他说:“总之,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 印顺法师公正客观地比较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特点,认为弥陀净土代表着佛果的究竟的清净庄严,弥勒净土则代表着在五浊恶世来实现理想的净土。就佛果功德的究竟圆满而言,弥勒净土不如弥陀净土。但就切身处世的现实世界来说,弥勒净土比弥陀净土更切合实际。印顺法师如此论说的目的在于强调弥勒法门的人间性、现实性,把弥勒净土视为人间佛教的范本,借此推进传统佛教的世俗化改革。由此可见,弘扬弥勒法门对于人间佛教的倡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佛法是治人治心的慧法,从佛法本身而言,佛法的终极目标是要把众生救度到解脱生死轮回的涅槃的彼岸。但从尘世利益即佛教的社会效用而言,佛教真正有益于社会人生之处在于佛教能在繁华喧嚣的俗世生活中疗救人心,安抚人心,促人向善,使人明慧。今天的社会之所以仍然需要佛教,原因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近现代学术界和佛教界的有识之士才大力提倡“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已经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有识之士的普遍赞同。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将“人间佛教”思想确定为中国佛教的指导思想。因此,现代佛教必须淡化出世色彩,强化入世精神,只有这样佛教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心理和时代氛围,才能吸引和感召更多的民众信仰佛教,才能使佛教既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能发挥更大的救世济人的社会作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端正的鼻子

端正的鼻子

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把现代人重视浮华的表面,不注重内涵的虚荣愚痴,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丽的太太,两人情如金石,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世间王法之赏罚同论,则似有理,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乃心识所感召,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谓儒尽乎此,此亦汝聪明不彻底之一...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六)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六)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六) 【一切如来称法界量。现种种身。示无尽庄严。作无边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为其体。如世主妙庄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资粮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资粮

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因缘,资助你修道的缘。 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要想修定,得先备办资粮,得先准备好,这...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 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同罹此祸之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于无可如何中,尚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八集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八集

第三十八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阿弥陀佛。诸位同修,下午我们来讲第十三品,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