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6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26)

◎ 印海 著
 
第二大神名曰华德,身雨众华,弥覆宫墙,化成华盖,一一华盖,百千幢幡,以为导引。

第二,菩萨因内修定蕴,外感大神,名曰华德。禅定能够澄静内心,凡夫妄心如污水,因散乱心多,不能引发智慧。圣贤心境静谧如澄清之水,能出诸妙华,以戒德庄严感华德大神能身雨众华,弥覆于宫墙之上,旦能于一一华上,化成华盖,每一华盖有百千幢幡以为导引。因菩萨内心具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摄化无量众生感得众华弥覆宫墙。又能化成华盖。菩萨有无量众多福德行门,资助禅定,又感得百千幢幡以为导引,有缘诸天人众,往生兜率,亲近弥勒。

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其香如云,作百宝色,绕宫七匝。

第三,菩萨内具种种智慧,能说法利益群生,度脱迷津。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无边生死,无由得出,主要是愚痴黑暗,菩萨自己已破无明痴暗,又能令众生出无明壳,如出粪坑,故外感香音大神,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海此岸栴檀香,名贵无比,传说六铢即有整个婆娑世界之价值。大神有如此威德,证明菩萨的智慧甚深稀有,能令人趋向解脱大道。栴檀香经过焚烧结成香云,冉冉而升,化作百宝颜色,光华灿烂,围绕宫殿七匝。香云缭绕着宫殿。不多不少而有七重者,此表现菩萨有大智慧已能断除七种漏,凡夫位中有此七种过患,漏落在三界生死中,无法超出。漏是烦恼的别名,有烦恼,就如器皿有孔隙,不能盛装甘露,成为无用之物。若想成为圣贤道器,必须先除此七漏:一见漏:此是漏之自性,自性即是自体。见是固执,成见。本有身、边、邪、禁、戒五种见。有分别所起,俱生所起两种,前者是后天,由邪师邪教而来,后者是先天的,无始以来本能的,菩萨至初地才能顿除无余。二根漏,根是凡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六根门头能造众恶,遂使凡夫堕落下去,所以六根是漏的相应。三妄漏,妄是妄想分别,俗说思惟、推究,分别、固执,愈执愈深,如钻牛角,不能突破,所以说妄想是漏的所依处。四恶漏,恶是不善法,是烦恼漏所引,引导吾人下沉生死苦海。五亲近漏,因有恶法的所引,能令吾人逐渐的接近痛苦的生死渊坑。六爱漏,爱是贪欲,它是漏落三界的情执,有爱就有系缚,如胶似漆,难切难解。七念漏,是所知障,不能放下偏见,念念不舍,则不能接收新知,世智聪辩者,皆是此种念漏在作祟。有此七漏,当然不能透见真理,则永远漏落在六道轮回中了。菩萨需在六道中度生,随类示现,但无七漏之弊,故能随愿而往,不受七漏之系缚。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一一宝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

第四,菩萨因具解脱蕴,故能外感喜乐大神雨珠说法。此大神已离凡外邪见忧苦,内心喜悦自在解脱,身得殊胜安乐。如菩萨一证初地名欢喜地,由此能随心所欲但不逾矩。所以身得自在能雨如意珠,此珠有大殊胜作用,心中欲得甚么,即显甚么,此即如心之意欲,皆得随愿所成。菩萨能决定内心所修皆得成就,故感大神雨如意宝珠。同时,菩萨能将心安住于诸法毕竟空性真如理体上,能外感一一宝珠自然绽住在百千幢幡之上。此诸神珠不祗是庄严宝幡、宝幢,并且还能显说种种法音,利益人天。显示菩萨能不动寂灭道场,而能身遍十方世界,说法利益群生。佛法虽广,从修人天法门以至佛果,不外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乃至六度万行。从小乘到大乘,无不以此诸多善法功德为修持要目。本经属大乘法门,但未舍弃人天、声闻,是“三根普被,五性广摄”之简易殊胜法门,最后希望人人皆发无上道心,将来个个证得无上菩提。所以神珠说法,第一是庄严内院,第二劝导见者、闻者发上求佛果心,不可自暴!自弃!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懊悔呢? 道膺禅师回答:你先听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要布施一个东西,有能布施的我和所布施的对方,中间有布施之物,这叫三轮。 那一般人布施,他就有一个我的概念:你看我很慈悲啊,我要给你好处啊,你看你多穷啊...

「施食」就像家里关着门做慈善

「施食」就像家里关着门做慈善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问到,其实施食的前提就是大悲心。 施食,这个法门是由观音菩萨发起的,跟阿难尊者配合,虽是启教阿难尊者,其实还是观音菩萨的大悲,所以大悲心很重要。 因为观音菩萨了解、了知到...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印光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十五六岁的年...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提醒她念佛,她也念,但是心力很弱,一会儿就不念了,或者有口无心般地念着。我很无奈,请问我如何能帮助母亲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相信了佛的话,就省去开悟见道的难关

相信了佛的话,就省去开悟见道的难关

阿弥陀佛因地为什么要发愿建立一个超胜十方诸佛的净土? 就是因为深知靠通途佛法只是一部分众生能够解决生死问题,大部分众生却没有办法,所以就把他们迁移到一个净土去,让他们在那里断烦恼,成佛果。 通途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