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6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6)

◎ 印海 著
 
菩萨八十种好中,每一种好,有五百亿宝色,也如前文三十二相中,经过发心修,长时修,无间修,殷重修,无余修而感得此五百亿宝色。同时于一一相好中又能荫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云,此显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即广开八万四千法门而对治。菩萨多生以来,持戒清净,秋毫无犯,能持八万四千律仪,故今感得八万四千光明云。八万四千名数是说明菩萨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各有二百五十戒行,共成一千数,菩萨具有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各具一千成三千数,再以身三净戒:不杀、不盗、不邪淫;口四净戒: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言七支戒相乘共为二万一,同时又以四烦恼(贪、嗔、痴、等分)相乘,如此共得八万四千律仪。菩萨在因中有如此净因,则能除一切众生的重重无尽的烦恼。云本有盖覆意,众生心中有无量烦恼,菩萨一一相好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为除众生心中无量烦恼。但需依菩萨的教化,持戒清净,当得净化身心,超凡入圣。

己五 明说法利益

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说弥勒菩萨个人的正报清净庄严,无量相好光明。此处正说明菩萨在善法堂中说法度生情形。当弥勒上生后,兜率天中的无量诸天人,大家各各宴坐于莲花座上。兜率天众福报很大,亲近弥勒菩萨的人亦属有大智慧者,他们虽然生到天上还有烦恼未断,但能升到兜率净土,已不是普通天人了。内心清净不著物欲享受,如同莲花不著污泥,才能宴坐于莲花之上,听菩萨于昼夜六时恒常说法。印度风俗将日夜分为六时,昼三时:金刚经说: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每一分等于现代的四个小时。中国古代将日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时辰,古今中外计算时间名称尽管不同,但其时分并无差异。菩萨于昼夜六时中,恒常不断的为诸天子众演说不退转小乘,人天之大乘法门。*轮是一譬喻,佛法如大车轮,能将外道邪见一一辗碎,转变为正知正见。又此不退地*轮能将行者载往究竟佛果之境界。此中六时恒转*轮,显示菩萨具足六种神通: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通,恒演六度法门,破除众生六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邪见,超越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贪染而出离六道轮回之苦。

经一时中,指弥勒菩萨一座说法,从最初开始到最后圆满结束,能够使令五百亿天子众获得究竟法乐,不退转于阿耨(无)多罗(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觉)。换言之,使每一位天子皆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佛果为最高理想的境界,中途决不退心,耽著人天福报,或者声闻缘觉解脱。此中能成就五百亿天子,依窥基大师疏说:菩萨以说法善巧,能令诸多天子勤修五根:信、进、念、定、慧,而得五力,以此圆证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超越五道轮回,究竟解脱。佛法虽然无量无边,无论任何法门,必先对三宝要有信心,毫无疑问。进而才能精进不退,不论念佛、持咒、静坐,无不以念为下手方便,由念而定,使心安定清净,才能引发深邃智慧。由此五根发出五力,久之自能圆证五眼。眼是智慧的别名,人类只有肉眼,所见有限,见表不见里,见粗不见细,见前不见后,见近不见远,见明不见暗。具足天眼的天人或圣贤(由修禅定而得)能见人类肉眼所不能见到的,所以无论表里、粗细、前后、远近、明暗,没有不了了分明。肉眼与天眼都是由清净四大(地水火风)色法所成,不过天眼的品质比较极其精微。另外,慧眼、法眼、佛眼,都是约智慧的心法说。声闻有慧眼,能通达一切法空。法眼是菩萨所有,不但能通达法空,并且能从空出假,体悟一切如幻缘起法相,以无量法门教化众生。佛眼是唯佛与佛乃能证得,是即空假不二而圆见中道。佛一人能具五眼,菩萨有四眼,声闻有三眼,天有二眼,人只有一眼。学佛的目的是在证得最后的佛眼。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药师山·紫虚居士:「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

药师山·紫虚居士:「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

「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正确?这里的主人翁是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去后来先」是说人在死亡时,此识是最后离去,而在人之受胎之时,此识是最先入胎。这句话实际...

这四位佛教菩萨神通广大,连坐骑也非同&#820

这四位佛教菩萨神通广大,连坐骑也非同&#820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意为菩提觉悟、萨埵有情,这四位菩萨神通广大,他们的道场被称为“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把你熏变了。如果你一天在香铺里头,你出来满身是香的;如果你在鱼市,你出来都是臭的。你要是坐车,在卖鱼的码头走一趟,你那辆汽车闻起来都是鱼腥...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今人多半是要体面,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便说有百千万分,如某居士录,其境界皆是手笔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诚恐或有此习气,则其过不小。佛以妄...

星云大师《青年之病》

星云大师《青年之病》

各位同学: 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新建的西来泉挡土墙工程有倒塌的危险,学院的老师们亲自率领同学们去出坡。出坡在佛教也是一种修行,一门功课,从出坡中可以使我们了解工作的神圣,服务的伟大,从出坡中可以体会到自...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这句话就是妄想。讲先有业力也不对,讲先有六道也不对,因为业力本来就是如幻的东西,六道也本来如幻的东西,因为执着才有六道跟业力的存在,这叫做虚妄。有虚妄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