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8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8)

◎ 印海 著

因此、今于佛前,发诚实愿,希望舍此形秽之业报身,于未来世中,能够逢遇弥勒菩萨,只要舍此报身已,大家皆得上生弥勒菩萨所住的天国净化的兜率陀天。听闻佛法,将来亦随弥勒下生,龙华三会,授记作佛。

此中只说未得道者求愿上生,其中还有已得道者未说,因既已民得道之三乘,四果,可以神通愿力,随愿所往。同时,为鼓励末代凡夫修行尚未证果者,所以唯举凡夫,不说圣者。

世尊记曰:汝等及未来世修福持戒,皆得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

此是说明佛为大众正式授记作证:汝等指今未得道者,以及未来世中之信佛弟子们,只要能修诸福业,如前文所说布施供养香、花、幔、幢之修集种种福德。同时又能自己受持禁戒,严护威仪。只要能发愿往生,乃至一念称名,皆得上生,何况持戒修福?只要修福,持戒,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因菩萨慈悲,超过父母,欲令苦恼众生早日离苦得乐,不受轮回。

丙三 结成正观

佛告优波离: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最后总结劝导与会大众,并劝导末世众生修行,应具慧眼,不可误入歧途。根据本经所说,作观,修行,如此去修行,即是纯正的修弥勒法门,否则,不依此经所说去行,即成为不正之邪修,邪行。现今外道正流行龙华,先天,一贯道,假藉释迦已经去世,弥勒今已下生,妖言惑众,一派胡言,不依经说,此处正是予以有力一大棒喝。这是释尊早有预言,不幸今日而得言中,实在可悲可叹!

甲(三) 流通分

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叉手长跪,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快说弥勒所有功德;亦记未来修福众生所得果报。我今随喜。

此下为本经的流通分。 一部经典大分为三,初序起分,如人之首,次正说分,如人之身,后流通分,如人之双足。此首、身、足为人之全体,缺一即不能成为有用之人。经典亦然,流通分是为了要使大法,不但流通于当世,且要宏传于未来!

流通分中有四段,初问,又分二,第一赞说随喜。当时,阿难尊者听佛陀说完本经后,即从自己座位而起,先叉手合掌,然后长跪,赞叹随喜,向佛说:“世尊呀!太好了!能够直截了当的宣说弥勒菩萨所修的功德。同时亦为未来末世修持兜率净土众生,以布施供养菩萨,称名恭敬,持戒修福等功德,作证授记将来当可得生兜率天中,亲近弥勒获大利益果报,我今随喜赞叹,欢喜,圣凡、业果功德无量,实在难得!”

唯然!世尊。此经之要,云何受持?当何名此经?

第二,此问持名。唯然是敬语词,世尊能以无比智慧,宣说兜率净土为等觉大士弥勒菩萨之所示现,为三界无依的芸芸众生之皈依处,只要修福,持戒,即使闻名,一生即得不退,所以若欲上生天界众生,应以兜率为归依,但此净土法门,云何受持?此经如何安立名称?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慎勿忘失,为未来世,开生天路,示菩提相,莫断佛种。

次答有二,先答受持。佛告阿难云:“汝应受持佛所说的正法,谨慎小心,不要忘记,使大法散失湮没。不但是为了现在众生获得法益,同时也是为了未来末世众生能够打开生天之大路,此生天之路,不外前文所说布施,持戒,有此方法,当得蒙弥勒菩萨接引,享受兜率天中之法乐,即能舍离畜生,地狱,饿鬼,阿修罗之沉沦。由于得见菩萨,证得不退,经过修持,于未来世,能证菩提,如此方得超脱生死,不受轮回。同时,佛又嘱咐阿难,若此经在世流行,令人读诵受持,依法修行,则佛种不断,慧命永续。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吃饭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这要由我们吃饭的心态与动作来改善。 一般人吃饭时都是心不在焉。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这种吃法对肠胃是一种虐待,会消化不良。因为我们用头脑思考时,头部需...

药师山·紫虚居士:持戒

药师山·紫虚居士:持戒

修十波罗蜜2-持戒药师山紫虚居士 102年5月19日讲于花莲准提精舍 誾德静摘录紫虚居士原文:持戒与得戒: 「持」有护持、遵守、认同之意。也就是对此戒律的内...

到山下做水牯牛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南泉答: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僧人说:我也随你去,可以吗?南泉云:你如果随我去,就必须衔一茎草来。 这是师徒二人的对答。师父说他死了之后将到山下做一条...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5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5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5) ◎ 印海 著  世尊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世尊行步,安平庠序,如龙象王,是为第七。世尊行步,威容齐肃,如师子王,...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追求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和...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蕴炽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有人却认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呈现人间生机盎然的一面,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如槁木死灰一般。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