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开示:具有这十种求法之心,没有&#8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在手机上就能够接触到许多的佛经。接触到佛经的机会多了,对佛经有兴趣的人也多了。

但是遇到能够帮助自己开示讲解佛经的师傅可不容易。有的人是因为生活工作环境中没有学佛的氛围,所以也就难于相遇能够开解佛经的师傅。有的人身旁倒是有信佛之人,但他却不能确定帮他开解的说法是否正确。

那么佛经可以自学吗?可以通过自学佛经而得到佛法吗?

华严经中给出的答案是:佛经是可以自学的,可以通过自学而得到佛法。

华严经: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

“不由他教”得一切佛法大智慧。不就是说可以通过自学佛经而得到佛法吧。当然了,通过自学佛经要得到佛法,还得注意几个问题,才能得到佛法。

佛法大智慧,就是觉悟。觉悟是果,发心是因。因地发心决定果地觉。要想不由他教得一切佛法大智慧,得发十种求法之心。也就是说,只要是发了这十种求法之心,就可以通过自学佛经,得到佛法。

哪十种求法之心呢?华严经中是这么开示的;直心求法,无有谄诳故;不能曲解佛经,给自己的生活习惯作辩解。解脱习气的缠缚是学习佛经的唯一理由,是为直心求法。

精进求法,远离懈慢故;对于佛经中的说法要全面接受,不能有所拣择。不能做到的要力求做到,才算是精进求法。

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涅槃寂静,向佛无求。不惜身,不违命。

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如果是为了名利恭敬而学习佛经,那岂不是等于给众生别起烦恼。

为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求法,不但自利故;成就了他人才能成就自己,如果只是但求自利,则不可得。

为入智慧求法,不乐文字故;如果仅仅只是耽著于文字之中,就不能得到法味。

为出生死求法,不贪世乐故;不贪世乐,要做减法,断除法爱。

为度众生求法,发菩提心故;菩提是无学道,法的至境是无学。

为断一切众生疑求法,令无犹豫故;所有的佛经都是有针对性的解疑之法,究竟之道毕竟不是文字所可尽述的。

为满足佛法求法,不乐余乘故。无所得才是成佛之法,有所得的都只是二乘之法。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禅宗的观心方法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晓得人有思想、有念头,比如别人讲话,我们听到话,这是一个观念,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随着别人的话讲过了,我们听...

星云大师《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 》

生命的诞生是宇宙间最奥妙的事,每个生命从降诞开始,莫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奋斗,从而带动世间的欣欣向荣,这是值得歌颂的好事;但有些生命为了自己的存在,不惜伤生害命,尤其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往往视万...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著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利益别人的。梵语菩提萨埵,翻译呢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够学佛,皈依三宝。这就是你受了三...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

专一念佛之章程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当少吃。以不在家亲杀为定章,庶少结杀业。 汝姊欲专一念佛,本无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则五更起礼佛(多少拜,随己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