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留给中国最大的遗产,是《华严经》

华严宗最为发达时,是在唐朝,当时以清凉澄观国师为代表。其实佛教能在中国发扬光大,并且一直超越本土的道教和儒教,靠的就是这部《华严经》。可以说,《华严经》是佛陀留给全世界人民最伟大的灵性遗产。

要知道,佛教进来中国,真正在中国有一席之地的,不是佛教的般若智慧的理论,而是《华严经》的思想。我们一般都以佛教为智慧,佛法为智慧,但确切来讲,中国人在使用智慧上,用的更多的,是道家的智慧。当然也有用般若的智慧,可是用起来好像没有道家智慧那么好用。

所以我们对空啊,无常啊,苦啊,这些其实有体会,可中国这个民族就比较特殊。为什么?可能是神州的缘故,中国一直物产丰富,生活富裕,偶尔来了战争,过不久又和平。这个优越的环境,决定了我们不热衷于佛陀的苦集灭道等思想。

但如果在印度,你想看,印度环境条件很差,人们短命,又热,在那个恶劣环境中,你只能思维苦集灭道。因为实在太苦了嘛。所以印度是苦的文化,这跟地理有关。所以我们祖师,在吸收苦的文化上,其实吸收的不多。但却把一个真正的大乘文化给吸收进来了,这就是《华严经》。

《华严经》一下子让中国人的思维丰富了,壮观了非常多。要知道,中国古人就爱好壮观。比如庄子,讲一棵树,就三千年为春,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这个时间观念上,就很长了。在长度上,讲一只鸟,扶摇而上,就九万里,这也是很壮观的。但怎么壮观,都是外在宇宙观的壮观。而内在生命灵性的壮观,这就是《华严经》告诉我们的。

比如你会发现,人会修成像佛一样的庄严。这个是很大的启发。中国古人修道,顶多修成了盘古开天辟地,和天地合为一体。但《华严经》来了,突然说,我们可以修成一个庄严的佛的相好出来。那不得了了,这不仅是修到和天地合为一体,还是变成神仙一样的了。而是《华严经》给我们灵性带来了非常庄严的部分,就是告诉我们,生命的灵性该努力的方向。

所以真正来讲,佛法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华严经》。这个是灵性上的佛陀,庄严。所以禅宗就讲,每个人都能成佛,就是能成就和佛陀一样的庄严。百丈怀海讲,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这个念佛也不是念阿弥陀佛为稳当。而是要念佛的百千相好庄严为稳当。为什么要念佛陀的相好庄严为稳当,就是告诉你不要修偏了,一旦偏了,可能就不是佛陀的相好庄严,而是修出了外道,妖怪一样的形状出来,那就不稳当了。

所以《华严经》是佛陀对中国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一个目标。至于怎么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平常要修的,用各种方法来修,广设方便来修。在印度修行,就天天讲苦,那汉地佛教,很少讲苦,这也是受《华严经》的影响。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新浪博客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去做,以身殉之,至死不知悔改的,那就是色欲! 对于那些放浪形骸,纵情淫欲,攀花折柳,偷香窃玉,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传于乡里,毒气...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与佛并无差别,为何众生不是佛?乃因众生有烦恼,烦恼去了,众生就是佛。也许有人问...

文殊道场五台山,加持力到底有多大?

文殊道场五台山,加持力到底有多大?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是藏传,汉传,南传佛教信仰文殊菩萨的人心中的圣地。当年虚云长老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时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后来亲自感应...

学佛之人所作所为,必须高出平人之上

学佛之人所作所为,必须高出平人之上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人,必须所作所为,高出平人之上。所谓高出者,谓能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是所应然。一切时,一切处,务存真实。凡起心...

海涛法师《关于家庭与祖先的问答》

海涛法师《关于家庭与祖先的问答》

1.同样是父母所生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差别那么多? 答:不同的因缘时机,所招感来的孩子就不同,所以有的大儿子很孝顺、老二就很叛逆,了解就好,了解了就多修功德回向给他们,多帮父母消业障。 2.听师父说孩子...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