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加持和力量无处不在

《华严经》中讲了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方法去依止善知识。

一、不厌承担一切重担,如大地之心。一个具德的上师或善知识只有弘法利生之事,不会有其他的。他要做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他给你安排的一切重担,你应该不厌烦地承担,如大地之心。我们在大地上面做什么都可以,可以挖坑、盖楼、行走、蹦跳……怎样都行。我们就要以这种心欢喜地承担上师安排的一切重担。

二、意乐不退转,如金刚之心。“意乐”是指信心。信心永不退转,犹如金刚。金刚是不坏的,以此比喻我们依止善知识的这种意乐、对善知识的这种信心不会被任何违缘障碍所摧毁,永不动摇。

三、不为一切痛苦所动,如铁围山之心。现在有些人不用说受苦,稍微有一点不顺心就立即放弃了,这种人不会有任何成就的。无论是依止善知识还是自己修法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好事。你依止上师善知识后,他会对你提出种种要求,其实这些不是要求,而是磨炼心态、降伏自心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令你放下自我的一种渠道。

放下自我,对治傲慢,成就就在眼前,一切当下圆满。无论大家对此明白与否,这都是真理。

四、不放弃一切所行之事,如奴仆之心。上师善知识吩咐你、安排你的一切所行,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如奴仆之心。奴仆知道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然后会无怨无悔地去做。

五、远离贡高我慢,如笤帚之心。没有贡高傲慢心,如扫地的笤帚。

六、担负一切重担,如乘之心。

七、不嗔不怒,如犬之心。在任何时候,无论对你怎样,心里都没有嗔恨心,不会发怒。

八、不厌来来去去,如船筏之心。船是运载人的,“来来去去”指今天让你做这个,明天让你做那个。无论怎样吩咐,你都没有二话,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去做。

九、承待上师,如孝子之心。“孝子”指孝顺的孩子。

这些都是《华严经》里讲的,是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方法。现在成就的人为什么这么少?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所谓的加持和力量呢?就是心里傲慢,我执特别强。如果有傲慢心,有我执,就不会有功德,既然没有功德,怎么能得到加持呢?

其实,加持和力量都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自己要有这个功德和智慧才能觉察得到,才能感觉得到。你们到处求加持,但若是自己没有福德、功德怎么能得到加持呢?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水才能照到月亮的影子,有信心才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摘自《入菩萨行论》讲记(40)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古来诸师们,已多有说明。念佛人临终时能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定力加上佛的愿力。禅修者,若能明心见性,心净则所居国土亦净。因此,禅与净土没有绝对...

「心」在什么地方呢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开卷,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们末法的、愚钝的、颠倒的众生作一个当机众,来七处征心。 阿难尊者总认为有一个心,结果佛处处破斥,这个心不在内,不在外,不...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

星云大师《我怎样走向世界》

星云大师《我怎样走向世界》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扬州人。 过去几十年来,我也有几十次回家的经历,尽管有时候,颇尽周折。 以前,扬州三把刀走遍天下,如今也有一个和尚,在鉴真大师之后,也在世界上走动。今天,我来...

星云大师《欢喜与融和》

星云大师《欢喜与融和》

国际佛光会各国地区会长、各位会员代表、各位贵宾: 今天,欣逢国际佛光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世界总会成立大会,有来自世界五大洲,四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代表,齐聚于美国洛杉矶西来寺,四千余人参与此一盛...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 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啊!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各种形式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