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德教授:念佛精要

念佛精要

张尚德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

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应道交。

三、净土法门的念阿弥陀佛,是在助我们往生净土,上品往生要有诚敬心、深心、回向心;下品往生,在临终时,一念清清明明,贴住阿弥陀佛,即可往生净土,这也就是一念回机,便成本得。

四、虽说净土,实际上净土是超时间与空间的,也就是说心净即净土。

五、念佛即入念、净念(阿弥陀佛)不断,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弥陀佛,空的是自性弥陀。

七、因为空的是自性弥陀,所以净念也空。

八、既然本来净土,本来净念也空,进入净念,贴住一切空,又超越净念,超越空,这就是禅,达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从而入光明定,最后又契空,且尽虚空、遍法界。念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净土五经》,无一不为密。

十、在《净土五经》中,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祂是悟道的《楞严经》中之二十五圆通第二十四位,入禅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禅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禅也。

十一、因此,禅、净、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质,声是量,净音与净声是由无相之常寂光起用,这是由实悟与真修两者达成的。

  摘自达摩出版社《禅门语录》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庭里的和谐,内心里虽然波涛汹涌,可是表面上仍然非常平静地完成了工作。事后他告诉大家说,他觉得自己不为自己想、不为自己考虑,已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可是...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上眼睛,不看这些人间的苦难,他们问我,究竟该怎么做才是有智慧? 其实,在地...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这个厌离就没有做到。你又怕阿弥陀佛来,来了接自己走可不是死了吗,又怕阿弥陀佛不来到三恶道里面去,怕来怕去,来也怕不来也怕,这都是缺乏智慧。 我们要了...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是堕到饿鬼、畜生道。这是为什么? 答:今略述起罪必约三性而生,受报浅深并由意业为本。这段从因、果方面来说:就因来说,造罪一定是由善、恶、无记三性而生...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你看祖师这种宗教的情怀,是非常深厚的。只要说着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眼泪就像雨一样的垂下来...

念佛别怕妄想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