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德教授:念佛精要

念佛精要

张尚德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

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应道交。

三、净土法门的念阿弥陀佛,是在助我们往生净土,上品往生要有诚敬心、深心、回向心;下品往生,在临终时,一念清清明明,贴住阿弥陀佛,即可往生净土,这也就是一念回机,便成本得。

四、虽说净土,实际上净土是超时间与空间的,也就是说心净即净土。

五、念佛即入念、净念(阿弥陀佛)不断,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弥陀佛,空的是自性弥陀。

七、因为空的是自性弥陀,所以净念也空。

八、既然本来净土,本来净念也空,进入净念,贴住一切空,又超越净念,超越空,这就是禅,达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从而入光明定,最后又契空,且尽虚空、遍法界。念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净土五经》,无一不为密。

十、在《净土五经》中,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祂是悟道的《楞严经》中之二十五圆通第二十四位,入禅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禅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禅也。

十一、因此,禅、净、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质,声是量,净音与净声是由无相之常寂光起用,这是由实悟与真修两者达成的。

  摘自达摩出版社《禅门语录》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优楼频螺迦叶,老二是伽耶迦叶,老三是那提迦叶。这三迦叶最先在外道修行,叫事火婆罗门,他们修...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吗?我这个人应该要死掉,不应该活在世界上。 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修行应有的态度。放...

传喜法师:不颠倒就是念佛

传喜法师:不颠倒就是念佛

不颠倒就是念佛 大家坐在这里,心有没有慢慢安下来了,让那个烦躁、躁动的心安下来,安下来了......;和你的过去有没有告别,过去种种都已过去了,不要再忆念它了...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也亲自问过老和尚: [老和尚啊!您老人家当时开悟以后,那个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他老人家叹了一口气,语意深长的说:不开悟时还算好,开...

海涛法师:掌握人生的钥匙

海涛法师:掌握人生的钥匙

(一) 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最重要的是感情,在各类感情中,最根本的就是不能忘本,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点,不论成就再大,终究是社会的一个负数。 2.我们所追求的许多事物,大多是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情况...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圣严法师 佛陀说:入于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知,不应心自恃。那些在人性上冷漠傲慢的人,很容易遭到突然的失败;而那些有礼有节、有爱心的...